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卢宁:书写“法制人”的责任和担当

2025-08-19 06:18:2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平安人物

□ 本报记者 石飞

□ 本报通讯员 毛庆瑶

没有惊心动魄的追捕,没有调解纠纷的喧嚣。他的工作日常是——伏案研判、潜心钻研,成堆案卷常伴身旁、法律难题脑中萦绕。他就是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卢宁。

在卢宁的办公室里,桌上一摞摞厚厚的研判报告、一本本案件卷宗,记录着日常工作的精细和繁杂;被翻得有些旧的《人民警察常用法规选编》,更见证了他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断前行。

“我们既要当好构筑执法安全的‘监督员’,又要当好提升执法质效的‘示范员’,更要当好授人以渔的‘指导员’。”卢宁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翼,推动西山公安的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攀上新高度。

2010年,法律专业毕业的卢宁通过司法考试。一年后,怀揣对人民警察的向往,他通过考试进入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因专业素养过硬,他被安排到该局法制大队,此后,他一直从事执法监督工作。2020年,卢宁调任西山公安分局滇池路派出所副所长兼案件办理中队中队长。2022年,西山公安分局对法制大队进行流程再造和升级“改版”,卢宁再次回到法制大队。凭借优秀的工作表现,他被提拔为法制大队大队长。

“这类案件之前接触得比较少,帮忙指导一下。”“类似这样的案件如何更好地固定证据?”……民警们在执法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总会首先想到卢宁,有的是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疑惑向他求教,有的是与他探讨法律适用问题,有的是向他请教证据搜集要点。“我们在执法过程中有什么拿不准的,问问卢宁准没错。”民警们这样说。

罪与非罪,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条“标尺”。

一起入室盗窃案,现场发现嫌疑人指纹,因为其有动机、有时间,办案民警认定:“就是他!”

压力之下,卢宁异常清醒:“仅凭一枚指纹(孤证),远不足以定罪。”他的坚守,最终被证明方向正确。

法制民警是执法生命线的守门人。卢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对于重大、疑难、敏感案件,卢宁总是提前介入,充分发挥办案指导员的作用。他每次都会提前审核办案民警前期搜集的案件材料,与办案民警一同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研究提出调查方向和范围,全过程监督询问、讯问、取证等环节。

每天上班,卢宁都会仔细核对每起警情登记是否完备、文书制作是否规范、涉案财物是否登记管理等内容,对前一天的“人、案、物、卷、场、警”执法六要素进行复盘检查,确保各个执法环节规范操作。

“将执法监督关口前移,将上级推送问题变为常态化自查、每警必查、每案必查,这样才能将各类执法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卢宁时常说。

工作之余,卢宁总是“泡”在法律书籍中,只要有新的法律法规颁布、新的司法解释发布,他都会第一时间研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在卢宁眼中,法制工作要分析当前发生的新型案事件,从中查找规范执法的依据和路子,让基层民警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书写“法制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执法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道路上,我愿做好先行者和领路人,为规范执法提供助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卢宁眼中充满坚定。


编辑:康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