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洁 实习生 成雪 通讯员 卢忠凯 陈晓琳
记者从北京铁路警方获悉,8月份以来,北京铁路警方连续接报多起涉及“冒充微博好友诈骗”类警情,被骗金额4万余元,诈骗分子通过精准伪装、支付遇阻、购物垫付等方式实施犯罪。对此,北京铁路警方提示,转账汇款一定要多方核实,以免落入骗局,如遇电信网络诈骗不要慌张,应及时报警,以最大程度挽回经济损失。
8月10日,旅客许女士向北京铁路公安处反诈中心报警,称其在乘坐G2456次列车期间,收到微博上冒充其朋友“曾女士”的私信。对方谎称自己预付了包包定金,但因手机无法使用,请许女士帮忙联系客服询问购包情况。此人头像、昵称均与曾女士相同,许女士丝毫没有怀疑就扫码添加了对方发来的“客服”二维码。聊天过程中,“客服”发来订单图片,显示已付定金4000元,要成功购包需在50分钟内支付尾款24899元,支付失败定金将无法退还。许女士将此信息告知“曾女士”后,假冒的“曾女士”以“订单维护、手机故障”为由,请求许女士代为支付,并发来一张伪造的向许女士银行卡转账25000元的截图,称款项大约1~2小时后到账。许女士信以为真,随即按假客服提示操作转账10000元。
据北京铁路公安处刑事侦查支队民警介绍,结合管内今年以来发案以及预警劝阻线索推送情况分析,“冒充微博好友诈骗”类警情已占全年发案的14.3%。结合几起案件发案特点,骗子都是利用修改聊天软件头像、昵称等方式伪装成受害人的朋友,进而获取受害人的信任,通过所谓的“支付遇阻、限时支付、延迟到账”等理由,让受害人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进而实现诈骗的目的。
另据办案民警讲述,在受害人转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转账中断或者转账失败,同步出现银行或者支付宝等金融机构发来的“风险控制”提示,这是因为犯罪嫌疑人的账号已经被标记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因此,在遇到转账遇阻的情况时,骗子往往会通过让受害人在其他渠道充值或者购买门票等高价值物品的方式进行“折抵”,如遇上述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北京铁路警方提示广大旅客,在收到微博或者其他聊天软件好友私信时,要仔细查看昵称是否含有“-”“.”等符号,检查账号主页是否有原创内容,骗子账号主页动态通常为空或仅转发。在涉及转账时,务必通过电话、视频通话与好友本人确认,避免仅依赖文字沟通,若对方以“手机故障”“情况紧急”回避验证,可联系其亲友或单位核实。此外,如需查询订单真伪,也可直接通过电商平台App联系客服,切勿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或二维码。聊天过程中如果涉及到钱款转账,一定要牢记“三不一多”,即不听、不信、不转账、多核实,如果不幸遭遇电信诈骗造成财产损失,要保存好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第一时间报警求助,争取最大程度挽回经济损失。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管内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北京铁路公安处在前期建立了符合铁路特点的“五个三”防诈宣传体系,在密切做好与北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铁路相关单位联勤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线上、线下宣传力度,通过反诈宣传进站区、进列车、进社区、进学校,发放印有反诈典型案例的宣传品、宣传册,民警现场讲解反诈知识,解答旅客疑惑等方式,对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诈宣传,提升广大旅客识骗、防骗的意识。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京铁警共在管内48家单位开展反诈宣传1000余场次,受教育旅客、群众共计7.6万余人次。
编辑: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