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夯实平安福地 打造法治高地

福建持续释放综治中心基层治理效能

2025-08-08 06:22: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本报采访组

7月30日上午9时,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综治中心一楼大厅内,工作人员俞训达已在群众导引台后就位,开启了忙碌的一天。在他的引导下,办事群众被有序分流至各个窗口,反映着不同诉求。

拾级而上,“婚姻家庭调解室”“物业纠纷调解室”等17个标准化调解室沿二楼走廊依次排开,虚掩的门后偶尔传出茶杯轻碰的脆响,一桩桩烦心事在法理交融的沟通中烟消云散。

就在同一天,福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平安建设条例》,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总则条款写入法规,确立了综治中心在平安福建建设中的法律地位。

解纷有术,平安是福。福建省以高位推进强落实、凝心聚力强基础、提质增效强业务、数字赋能强应用为抓手,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有效助力平安福地和法治高地建设。

连日来,“法治号中国行”采访组走进福建,深入基层综治中心,探访八闽大地用法治智慧筑牢社会和谐根基的生动实践。

实体阵地更坚实

在晋安区综治中心二楼,一间名为“帮帮团·调解有一套”的调解室吸引了采访组的注意。

悄声步入,只见一台电视机正播放着福建省首个电视调解类栏目——《帮帮团·调解有一套》的近期视频,而电视里的出镜调解员陈丹瑶,此刻正坐在调解室内,为一起纠纷提供着解决方案。看着眼前和屏幕上同样专业认真的脸庞,双方当事人不由得点着头,对陈丹瑶的调解建议表示认可。

“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常驻、轮驻和随驻的基础上,我们创新将媒体力量引入综治中心,安排调解栏目调解员日常驻点,与中心各单位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并采用‘调解+报道’的方式,对典型调解案例和综治中心的工作成效进行宣传,起到‘调解一件,宣传一片’的效果。”晋安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四级调研员方旭光介绍说。

今年3月,全国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会后,全省各级党委专门听取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资源整合、力量组织、要素保障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福建省委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列入省委全会决定内容和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予以推进落实。省委政法委派出4支调研组,深入县、乡开展全覆盖式调研,认真梳理逐步推动场地、力量、保障等难点堵点问题解决。各地通过举办调度会、推进会和培训班等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今年以来,全省93个县级综治中心(含开发区)均已落实场地建设要求,基本完成规范化建设。乡级正全力推进综治中心提档升级,有望年底前完成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为推动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福建将涉及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部门全部引入综治中心工作机制,从省级层面细化制定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12个部门进驻综治中心职责清单,从条线上加强职能部门、行业性专业性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业务指导规范。

截至6月底,全省县级综治中心合计入驻部门人员、调解员、律师等力量3700余人,同比增长44.9%;乡级综治中心合计入驻各方力量1.03万人,同比增长132%。

即将于9月1日施行的《福建省平安建设条例》规定,平安建设主管机构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应当协调推动风险预警、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防控等工作,为平安建设提供保障。

解纷路径更清晰

“以前办事像‘走迷宫’,跑来跑去就跑出了‘火气’。现在推开这扇门就能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我们心里也有了‘底气’。”近日,来到宁德市古田县综治中心咨询法律问题的王女士发出了感叹。

只见综治中心内,引导员身穿红色马甲,耐心倾听进门群众的需求,将他们分别引导至法律服务、劳动争议仲裁等窗口登记,确保“诉求不迷路”。遇到更复杂、需专业介入的矛盾纠纷,设在中心的人民调解、警调衔接、检察监督、诉讼服务等工作室及时接手,犹如医院的“专科诊室”,精准提供“靶向治疗”。

“公检法司及人社等常驻单位骨干坐镇中心,住建、教育、林业等44家随驻单位闻‘哨’而动,政法系统主要领导轮流带班,对群众的诉求事项全程跟踪,确保及时办结。”古田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全县已受理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2000余件,办结率达98.48%。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福建围绕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目标,以县级为重点优化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路线图”,制定首接首办、分类处置、分析研判、协同调度、督办问责、入驻人员管理等运行机制,将本地区矛盾纠纷全部纳入综治中心“视线”范围内,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

按照“应收尽收、日统日清”的原则,福州市永泰县综治中心依托线上平台、线下阵地,全量受理上级转办、部门报送、网格摸排、群众来访等渠道流转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矛盾纠纷受理、分流、化解、结案、归档、结果告知等全流程闭环处置,确保各责任主体履职到位、法定程序落实到位。

今年上半年,福建各级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22.36万人次、同比增长179.52%,受理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18万余件,71.6%的纠纷问题通过调解方式得到高效解决,17.2%的纠纷问题按法治化“路线图”依法推进。

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坚持将综治中心作为开展平安建设的基础阵地和重要平台,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风险排查、平安宣传等工作,源头预防纠纷。

南平市选派了2300余名平安指导员,搭建了22个“吃茶话事”点;三明市发动1.2万余人开展“邻里守望”“平安夜巡”活动;平潭综合实验区结合实际设置北部湾旅游纠纷调解室、屿头法治驿站……各地有效延伸综治中心工作触角,形成平安建设共建共享良好氛围。

平台运行更智能

“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业主不交物业费违法吗?”

“以下是我的分析:业主应当按时交纳物业费,但在物业服务企业未履行合同约定或存在违规收费等行为时,业主有权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今年2月,泉州市德化县综治中心依托“一网统管”平台部署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群众只要在“AI德网通精灵”中输入想要咨询的法律问题,就能快速得到专业准确解答。

信息化时代,矛盾纠纷化解也要跑出“加速度”。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德化县综治中心优化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10指挥中心”“智慧城管”等平台数据资源,打造“一网统管”平台,并整合31个应用场景,推出“德便民”掌上服务,保障百姓的诉求反映渠道更加畅通规范。

在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漳州市全力推动“平安漳州e家”智治平台建设,横向打通入驻部门相关业务系统,实现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全市整体智治。同时,首创开通“96111漳州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有效实现矛盾纠纷“一个号、一地跑、一站解”,切实把矛盾纠纷依法、实质化解在基层。

综治中心线上线下的畅通运行,离不开海量综治基础数据的强大支撑。

福建各级综治中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化数据归集运用,加强条块业务系统深度融合,不断汇聚“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信息,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赋能增效。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九市一区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共汇聚综治信息数据1.9亿余条,进一步夯实了矛盾纠纷化解基础数据底座,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联通、数据融通、信息互通。

以此为基础,福州“榕易调”、三明“AI明小懂和解纷码”、龙岩“e调解”、宁德“宁安通”等各地自主研发的小程序纷纷上线,群众动动手指即可向窗口登记提交纠纷诉求并实时查看进度,真正实现烦心事儿“指尖办”“码上办”。

(本报采访组成员:孙志勇 郭宏鹏 曹文 王芳 宋学鹏 王莹)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