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法律援助法实施三年北京受理法援案件9.9万件

2025-07-31 19:28:3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洁

北京市司法局7月31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法律援助法实施三年来北京法律援助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通报,三年来,北京已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9万件,年均办理案件超过3万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约15.6亿元。

据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国强介绍,北京全市已建立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法律援助实体平台网络,实现了法律援助机构设置的全覆盖。同时,在全市各级公检法机关还建立了69家工作站,由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并依托高校、律师事务所成立了8家法律援助民办非企业机构,通过专业优势强化在妇儿残老、农民工、军人军属、劳动争议、行政诉讼方面的法律援助工作,为政府法律援助提供有力补充。经费保障方面,北京三年累计投入法律援助业务经费超过2.84亿元,并通过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募集社会各界资金、物资捐助共2180余万元,惠及人民群众3万余人。

为了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北京市司法局出台《北京市关于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的意见》,市级案件质量回访比例提升至60%,且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案件质量评估每年不少于一次,市级组织全市评估不少于两次。2022年以来,北京市、区两级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案件数超过3.3万件,未出现不合格案件。今年评估案件结果显示案件优良率达71.47%,较去年同期提升6%。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宋岚介绍称,北京市以“应援尽援”为导向,将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等法律明确规定的特殊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同时还结合北京实际,将因疫情致困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纳入到保障范围,让法律援助覆盖更加广泛。围绕劳动报酬、婚姻家庭、社会保险等群众关切的高频诉求,北京还设立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反家暴快速通道”“律协婚家委公益服务窗口”等服务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优先受理、快速办理”,情况紧急的24小时内完成指派。

为了让法律援助服务更加贴心,北京还实行减材料、减时限、减流程“三减”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将法律援助申请审核时限从法定7日压缩至3日,申请材料齐全的简单案件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大幅缩短了申请审核办理周期。与此同时,打造“12348热线+网络平台+实体窗口”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线上,实现法律咨询、案件预审、线上调度全流程电子化;线下,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部队等场所设立2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三年来累计服务群众533.1万人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体,还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今年7月1日开始,北京实行了午间法律服务“不打烊”便民举措,服务大厅窗口工作日8小时不间断接待群众,进一步优化了群众体验感。

据了解,近三年来,北京法律援助人员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在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中,执业3年以上的达5900人,咨询值班律师团队执业3年以上的律师达3700人,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不断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当中。同时,引导高校法学院、公益组织等参与法律援助,在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设立“法学实践教学基地”,与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共同组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三年来吸纳志愿者137人,开展普法宣传、公益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法律援助案件代理等服务超万次。

编辑:韩煜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