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聚焦“大场景” 找准“小切口”

台州市人大常委会高质量推进共富立法

2025-07-29 06:58:3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吕佳慧

走进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个曾经“全县最穷”的村庄,通过片区组团发展,与周边7个“穷村”组成“大塔后片区”,在去年创下旅游总收入3.4亿元的奇迹。

“大塔后片区”的华丽蜕变,得益于创新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规定。而这,只是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共富立法”版图中的一个缩影。

浙江台州一家企业组织技术工人学习职业技能。

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吴海平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秉持‘立法与改革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声共气、与实践同向共进’的理念,精心布局‘大主题、小切口、体系化’的‘共富’系列立法工程,在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渴望解决的共同富裕关键问题上寻找着力点、突破点,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把共富立法办成人民群众真受益、真认可的大实事。”

聚焦“增收” 有效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州湾工厂机声隆隆,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一派繁忙景象。

郭从理从初级技工一路成长为测试工程师,他告诉记者:“去年,台州支持我们工人提高待遇的法规施行,有了法治保障,我对工作和生活更有信心了。”

技术工人群体是扩大中等收入的主要群体之一,台州拥有技术工人总数约135.26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0%左右,“技能创富”对实现台州共同富裕有着全局意义和“压舱石”作用。

台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注重企业技术工人的增收,2023年12月13日审议通过《台州市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若干规定》,将技术工人提高收入的改革经验成果进一步制度化、法治化。

目前共有1394名技术工人获股权激励,越来越多的“打工人”成了“合伙人”。

在天台县平桥镇屯桥村的“红滤辉映”共富工坊,徐大姐正娴熟地缝合滤布袋。

徐大姐是一名聋哑残疾人,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沉重的家庭压力曾让她的生活充满阴霾。村干部邢翠敏得知情况后,劝说徐大姐来到工坊工作。

“徐大姐已经在这儿工作5年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她觉得很幸福。”邢翠敏告诉记者。

共同富裕的短板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何让农民、低收入群体实现就近增收,是台州立法工作的重要课题。

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台州市共富工坊建设管理规定》,固化台州党建引领建设“共富工坊”的成功经验,将增收的就业平台搭建在群众家门口,有效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目前,全市共富工坊数量已达1847家,带动5.8万名农民就业,实现增收7.6亿元,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5月1日起,《台州市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规定》施行,这部地方性法规是台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征程中的又一法治力作,也是台州“共富”系列地方性法规的第9位“新成员”。

在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大框架下,台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片区组团发展这个“小切口”,创新设置跨城乡跨区域组团、村民持股、人才入乡等制度,推动具有互补互促条件的乡村进行片区化、组团式建设,实现乡村共建共赢、共同富裕。

聚焦“创富”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015年12月,台州被国务院确定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如今,小微金融“台州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高度认可和广泛推广。

“客户追着太阳种西瓜、银行追着瓜农送贷款”“跨越山海送服务”……这些朴实的金融故事,生动诠释了台州小微普惠金融服务的独特魅力。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老大难”问题,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台州市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促进条例》,对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无还本续贷等便利化金融产品和政策性融资担保进行规定,以金融保障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条例施行以来,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共富金融产品,让群众对创业创新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2024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高达5103.05亿元,同比增长19.9%,占各项贷款比例高于省均7.05个百分点。这一池金融“活水”,成功激活了全域“市场活力”,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台州是民营经济发祥地。台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做大“蛋糕”,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2020年7月1日起,《台州市企业信用促进条例》施行,从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励、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发挥企业信用优势,壮大企业信用财富,推动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在加快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服务扩大就业的同时,对被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落实相应惠企措施,进一步激励民营企业增加人才和创新投入。

聚焦“优享” 切实保障百姓民生需要

近年来,台州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服务和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共得政策红利、共享发展成果。

为充分收集民意,台州创设全国首个专门用于地方立法民意征集分析运用的数字化应用“立法民意通”,开发5个子场景20余项功能,群众仅需一部手机,就能发表意见建议。

目前,已累计通过“立法民意通”参与立法156万余人次、提出意见建议352万余条。

在《台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民意征集过程中,就有29万余人通过“立法民意通”参与,提出意见91万余条,助餐服务、医康养联合、智慧养老等一批集中意见被采纳转化为具体条款。

自该条例施行以来,台州市累计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超60万人次,建成老年助餐点位1000余个,养老服务更加便捷、更加优质、更加可及。

为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台州市城市更新条例》,自条例施行以来,全市“留改拆”并举,统筹推进重点片区改造、老街区焕新,2024年完成城市更新208万平方米,建成未来社区26个,改造老旧小区32个,涉及5559户。

为加强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文旅融合发展惠民。制定《台州市浙东唐诗之路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充分挖掘“诗路台州”的文化资源优势,条例施行后,促进沿线地区文旅IP火爆出圈,2025年春节,唐诗之路沿线景区接待旅游人数达227万人次。

“立足台州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我们将不断完善共同富裕法规体系。到今年年底,‘共富’系列法规有望扩容至11部,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法治保障体系。”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於艳华说。

编辑:申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