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行记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文/图
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任。
这里同时也是世界公认的黄金玉米种植带、畜牧养殖带。黑龙江五常大米、龙江和牛、抚远蔓越莓等“黑土优品”,伊春红松籽、东宁黑木耳等“九珍十八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过1亿亩,居全国首位。
7月15日至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率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黑龙江开展了为期5天的检查。在黑期间,执法检查组深入哈尔滨、绥芬河、牡丹江等地进行实地检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黑龙江检查。
检查组发现,黑龙江省以“四个最严”要求为遵循,以法治思维和创新举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守护地方食品品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食品安全法的具体条文转化为百姓“舌尖上的获得感”。
食堂有“妈妈的味道”
今年6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学生佟昱瑶在学生调查问卷里提议食堂在夏天增加凉拌黄瓜这道菜。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复,食堂管理员耐心地向她解释说,因涉及超范围经营,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她提出的增设凉拌菜的建议无法采纳。虽然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但佟昱瑶被学校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的做法所打动。
同样切身感受到学校对学生吃饭问题认真负责的,还有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本科生张璨。“前段时间天气比较炎热,学校及时为我们提供了冷饮、解暑汤,还有冰激凌等。学校食堂的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我们可以通过食堂的透明玻璃隔断,监督厨师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是否佩戴口罩手套等,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在学校食堂吃得踏实又放心。”
7月16日,在执法检查组召开的座谈会上,两名学生代表讲述了各自的心声。
校园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检查组在黑龙江实地检查的第一站就是学校——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
学校食堂共三层,可同时容纳1800个孩子就餐,墙面显眼位置上公示着各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这里的负责人介绍说,学校明确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校长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责任状,学校和食品安全管理员签订责任状,食堂与食堂员工签订责任状,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责任。同时,通过阳光食堂App,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随时可以在手机上看到食堂的明厨亮灶信息,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监督。
走进食堂后厨,学校负责人向检查组介绍说,正在厨房切菜的食堂员工都是陪读家长。“这里有一半的食堂员工是学生家长,有一些还曾经从事过餐饮行业,我们优中选优,还会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学校负责人说。
“妈妈食堂”这一创新举措,让家长能深度参与校园食堂安全守护,确保孩子们吃到的每一口饭菜都放心安心。这种家校的双向奔赴,让食堂成为传递温暖的纽带。
近年来,黑龙江省紧盯重点领域,突出校园餐等重点环节监管,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制定《学校食堂合规经营指南》《校外配餐规范标准》等系列规定,开展“校园餐”穿透式溯源监管,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分别达100%、93.6%,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食材供应商等进行全面风险排查,加强对托育机构、养老机构等其他集中用餐单位及供餐单位的监督管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实现“全链条溯源”
7月18日,检查组一行走进牡丹江龙江好日子果蔬物流中心,这里是为各门店提供果蔬配送服务的集配集散地。指挥中心的中控平台大屏幕上,27个冷库的温度实时跳动,冷藏库的温度显示为4.8℃,全链条管控在这里尤为直观。快检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检测,每天有150余种商品抽样接受快检。快检结果可以通过二维码实时发布,数据同步至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不合格产品直接启动召回程序。
同样完善的索证环节,在绥芬河维多宝食品公司中也清晰可见。7月17日下午,公司负责人向检查组介绍说,这里的每批木耳都要经过第三方检测,包装上的溯源码清晰记录着生产的全过程。公司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全流程统筹,确保产品可溯源、可管控。这种“产地直供+全程检测”的模式,让黑土地的馈赠保持着最本真的安全。
执法检查中,有地方相关部门建议,推进食品安全全链条信息化监管。在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指导性强的操作指南,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全链条信息管理平台,整合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寄递、配送等各环节信息数据,实现多层次、多系统、跨区域、跨部门的闭环管理,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打出“安全组合拳”
正值暑期,哈尔滨成为不少游客避暑的首选地。
7月16日晚7点,执法检查组来到哈尔滨中央大街。夜幕下,全长1450米的中央大街人潮如织。街道两旁,马迭尔冰棍等老字号商店门口挤满了游客。
近年来,通过系统化建设与持续治理,哈尔滨中央大街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智慧监管+分级巡查”机制,实现街区100%商户资质合规化、食材100%可溯源,全年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
2025年4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在中央大街景区创新设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通过建立“一所一站一车”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为广大游客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除了中央大街,哈尔滨红专街早市现在也是网红打卡地。7月17日一大早,执法检查组来到红专街早市。
几百米的街道两旁,各色摊位前挤满了人。炸糕、东北大饭包、蛋堡等网红摊位前更是排起了大长队。走在早市的街头巷尾,美食的香气四溢弥漫。很多人边逛边买边吃。在红专街早市的抽检现场,执法人员正用便携式检测仪筛查蔬菜农残。针对流动摊贩特点,还创新推出“合规经营指引”。此外,为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早市对所有进场摊位经营者建立食品摊位卡,每日对摊位的健康证、进货票据等进行检查,保障食品源头可追溯。
从校园食堂到田间地头、从游客打卡的商业街到充满烟火气的早市,在黑龙江,法律的刚性约束正转化为每个从业者的自觉行动,让每一份来自黑土地的馈赠都经得起检验。
编辑:申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