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向诬告者亮剑 为干事者撑腰 树立激浊扬清鲜明导向

2025-07-28 19:02:0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标准+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对失实检举控告及时予以澄清,向诬告者亮剑、为干事者撑腰。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联合相关部门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审慎稳妥推进澄清正名工作,帮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不断释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信号。

诬告陷害行为扰乱信访举报秩序、影响当地政治生态,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将澄清正名与查处诬告陷害工作有机衔接、一体推进。

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联合开展惩治诬告陷害行为行动,依法保护干部群众检举控告权利,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今年2月,我们制定了深化惩治诬告陷害行为工作成效的十一条措施,全面拓展诬告线索来源,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着力提升澄清正名工作实效,进一步强化激浊扬清、干事创业鲜明导向。”河南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山东省平度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政法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处理恶意不实举报行为的实施意见》,建立诬告陷害甄别、查处、惩治常态化协作配合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形成严惩恶意举报和打击诬告陷害的强大合力。机制建立以来,已打击诬告陷害行为10起,其中2名诬告陷害人被追究刑事责任,8名诬告陷害人分别受到行政处罚、党纪政务处分。

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是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黑龙江省鹤岗市纪委监委通过完善制度机制,确保澄清正名工作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精准高效。该市纪委监委今年完善了《鹤岗市纪检监察机关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工作办法》,对适用情形、启动程序、澄清方式、组织实施、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具体化要求,并配套制定流程图、模拟卷,构建形成集申请、评估、实施、反馈、回访于一体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纪委监委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业务指导,审慎选准澄清事项,正确处理举报、错告与诬告的关系,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联动配合工作机制,对明确认定为诬告陷害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敢闯敢干的工作作风。

在澄清方式上,注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各地纪委监委根据失实检举控告对被检举控告人造成的影响程度,结合澄清正名对象意愿,综合运用各种方式为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感谢组织为我澄清正名,让我彻底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近日,在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建设和交通局党组会议上,干部徐某受到的不实举报被公开澄清。

常州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经核查发现,这起举报是举报人故意编造、歪曲事实,恶意中伤干部,意图通过施加压力满足个人不当利益诉求,致使徐某及所在单位声誉和工作受到不良影响。常州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杨丽娜介绍:“事实查清后,我们第一时间向徐某发出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函,在征求本人意见的前提下,建议所在单位党组进行会议通报,最大限度消除当事人的心理压力和对所在单位的影响。”

对于需要澄清正名的情况,常州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通过信访室、党风政风监督室、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会商,严格审核把关,并充分听取被举报干部本人意见,综合考虑澄清工作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灵活采用书面、会议或通报等多种方式,及时有效地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做实为担当者鼓劲的“后半篇文章”,陕西省泾阳县纪委监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澄清工作始终,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和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方式,化解干部思想顾虑,在多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激励干部实干担当,勇于干事创业。云南省祥云县纪委监委按照“听、评、勉、记”开展暖心回访,通过面对面听心声、收集综合评价、勉励其轻装上阵、填写澄清正名回访登记表,全方位了解被澄清人的思想和工作状态,引导他们解开心结、重拾干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远航)

编辑:赵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