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边境口岸通关看广西涉外法治建设

2025-07-28 13:49:5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通讯员 尚永江 罗玛丽

仲夏时节,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爱店口岸呈现繁忙景象,旅客正在有序办理出入境手续,满载着进出口货物的车辆在快速通关,整个口岸高效运转、井然有序。

“今年上半年,经爱店口岸出入境车辆7.08万次,同比增长143.8%;出入境人数31.03万人次,同比增长96.25%;进出口货量89.53万吨,同比增长95.66%。”7月8日,爱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副站长刘树明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广西以涉外法治建设为抓手,在边境口岸和法治园区打造涉外仲裁、国际法务和知识产权机构聚集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法治创新平台和法律服务高地,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纠纷化解、国际合作等多维度实践,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创新涉外法治“政策包”

6月10日,南宁市桃源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杨学锋带着19名退休职工抵达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从硕龙口岸前往越南高平省开展为期1天的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游。

“移民管理警察向我们介绍了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游优惠政策,人员进出的通关流程,边境旅游需要注意的事项,近20人的旅游团办理通关只用了5分钟,太便利了!”杨学锋说。

为推动涉外法治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广西先后出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条例》等具有涉外因素的地方性法规,强化法治规则衔接与制度型开放保障。

2024年,自治区印发《加快推进广西涉外法治建设2024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等文件,细化21项重点任务,建立24家单位和14个市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全区涉外法治建设“大协同”格局。同时,在东兴、凭祥等口岸设立“国门警务站”等一体化指挥平台,整合司法、行政、调解等资源,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崇左友谊关口岸依托铁路联运运行网络,聚焦商品进出口需求,建立可享惠政策清单和企业需求台账,实施“批量转关”“园区直装”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叠加用好疑难问题快速响应机制、首单商品服务机制等4项创新机制,全流程跟踪指导货物通关,切实提升企业通关获得感。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联运班列,货物可达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48个港口。

据了解,2020年至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经广西进出口贸易总额由3652.5亿元增至6769.4亿元,年均增长16.7%,通道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货物查验通关“一体化”

7月11日,友谊关口岸,大量的厢式货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依托“智慧物流管控平台”“智能查验辅助管理系统”“智能检疫处理系统”等智能化手段,进出口货物高效监管、快速放行。今年上半年,友谊关口岸车辆进出为27.46万辆(次),同比增长16.95%。

在友谊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货车司机把车驾驶到卡口后下车,通过自动查验设备,15秒内即可完成查验放行。友谊关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陈志杰说:“友谊关口岸2.0版边检快捷通关系统融合人工智能、生物信息识别、数据可控交互等技术,大幅提升查验速度。”

作为全国首个智慧口岸项目,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项目已全面完工,目前正在开展系统调试,智慧口岸的开启,将实现口岸通关24小时智能化、无人化不间断作业,货物从南宁至越南北江、北宁省24小时内企业“门到门”运达。

在持续优化通关流程的同时,广西着力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打通物流堵点,畅通联运链条,有效破解货物转运衔接不畅的难题。

4月28日,一列装载广西华昌科技有限公司高钙石的集装箱班列,从崇左市渠黎站驶向钦州港东站,而后换乘海运班轮,奔赴河北唐山。这是广西首张集装箱联运“一单制”运单,开启了“托运人一次委托、费用一次结算、货物一次保险、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的铁海联运新模式。

当前,广西正着力打通交通物流领域堵点卡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强化政策、规则、标准、惯例、平台等高效联通,推行“一口价、一单制、一站式”的全程物流服务,加快打造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更好地发挥新通道的效能和效益。

随着一系列提能级、优服务、畅联通、强保障的政策措施落地显效,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能级跃升,吸引力不断增强。今年第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经广西口岸共进出口1510.8亿元,同比增长11.6%。

涉外纠纷化解“法治化”

4月30日,广东侨港咨询服务公司负责人李女士委托朋友杨先生带着两面锦旗来到凭祥市人民法院和那艾边境派出所,向法官助理梁朝安和民警王俊华等人致谢。

事件的起因是4月26日,广东侨港咨询服务公司一台旋挖钻机需尽快运送越南河内,与大货车司机潘某因旋挖钻机超重引发运输费用争议。潘某将旋挖钻机和大货车滞留在凭祥市桂福货场,李女士非常焦急,于是向崇左边境管理支队那艾边境派出所报案,请求帮助。

那艾边境派出所和凭祥市法院启动矛盾纠纷应急处理机制。调解室里,凭祥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梁朝安从行使留置权的限度为切入点,告知其行为可能面临的损失,而民警王俊华则通过梳理双方履约过程,精准把握双方当事人诉求开展说理,经过协商,促成双方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

“这起纠纷并不复杂,但因跨国交付时间紧,若延误设备出境不但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发国际合同违约风险。”王俊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区,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全面完成,区域经贸合作日趋热络,但与此同时,涉外商事纠纷数量日渐增多。

202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受理各类案件534件,其中涉外民商事案件67件,同比上升36.73%。

2023年7月20日,南宁国际商事法庭在广西贸促会设立广西首个涉外民商事纠纷诉仲调联动工作站。同年10月,广西法院系统首个涉外民商事纠纷诉仲调联动工作站在那坡县人民法院平孟人民法庭成立。

广西通过建立“法院+调解”联动机制,聚焦涉外民商事案件裁判规则衔接、域外法律查明等难题,通过“诉调对接+专业支撑”联动,在诉前化解涉外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早化解”。

当前,广西涉外商事调解事业逐渐步入正轨,广西国际民商事调解中心、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等相继成立,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商事仲裁领域的开放合作搭建崭新平台,推动广西涉外商事调解事业稳步迈向新高度。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