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辽宁省委政法委驻凌源市刘杖子村工作队剪影

2025-07-28 06:37: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在辽宁省凌源市刘杖子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见几个年轻又忙碌的身影,他们与乡亲们交流攀谈,在蔬菜大棚里查看作物长势,围着崭新的光伏板记录数据、讨论方案……这是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的日常剪影。

自2014年开始,辽宁省委政法委一直派驻工作队帮扶刘杖子村,新一期工作队2024年3月接过驻村帮扶的“接力棒”以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根基、以治理为保障、以民生为目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持续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强基固本

党建引领焕发新活力

“以前村里组织活动大家也积极参与,现在有了工作队,党员们的劲头更足了,‘三会一课’不仅到得齐,不少人还主动提前来准备!”刘杖子村党总支书记李洪浩翻看着会议记录,脸上洋溢着笑容。

工作队深知,建强村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进驻伊始,便将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首要任务。

实践中,工作队创新开设“第一书记讲党课”“云端微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用乡亲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送到田间地头、农家炕头。

每年“七一”,工作队都会联合村党总支部举行庄严仪式,为党龄达到50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还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不断提升身份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责任使命感。

同时,工作队为村“两委”成员量身定制廉政风险提示清单,把纪律要求细化到日常,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纵深推进到基层。

去年,在工作队见证下,村党总支成功发展两名新党员,党的队伍在乡村振兴一线不断壮大,力量愈发增强。

产业赋能

富民强村注入新动能

“这光伏板晒着太阳就能生‘金’,真是赶上了好政策!”刘杖子村脱贫户乔大叔高兴地算着收益账,“电站每年能给村里带来20万元收入,村里说了,优先用来帮助我们这些有需要的家庭。”

为了让这个惠民项目早日落地见效,工作队主动联系对接相关部门,打通政策与资金支持“最后一公里”;与供电公司反复沟通,敲定最优并网方案;走家串户,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今年5月底,400kW光伏电站二期工程顺利建成并网,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5万千瓦时,所有收益将精准用于帮扶困难群众和发展公益事业。

此外,村里的蔬菜大棚曾是亟待盘活的存量资产。此前因火灾损毁两座,剩余部分也因缺乏有效管理而一度闲置。

工作队发挥政法专业优势,依法依规帮助村里处理遗留问题、挽回损失,积极协调资源,修复加固棚体。修复后的大棚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租金收入,更带动了周边就业。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构建新格局

“当时多亏了工作队及时调解,不然我们几十户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回想起去年的葡萄园土地流转纠纷,刘杖子村村民老李感慨万分。

原来,部分村民因对地租支付方式有异议,与承包方及相关部门产生分歧,情绪激动。工作队闻讯立即介入,联合刘杖子镇司法所干部现场办公,既讲透法律政策,也讲通情理乡谊,最终有效化解了矛盾,为后续顺利续签合同打下了互信基础。

这是工作队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具体实践。他们协助村“两委”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经过规范程序,由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决策。

去年汛期,工作队成员与村干部并肩作战,全村平稳度汛;今年春季防火关键期,工作队带领村民组成巡逻队,及时发现并成功处置了两起初期火险隐患;在排查“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时,工作队面对面讲解消防常识,手把手教授使用灭火器材……

如今的刘杖子村,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有效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情系民生

实事惠民回应新期盼

“大女儿考上大学那年,是工作队雪中送炭送来了助学金。”说起这些,刘杖子村村民刘大姐脸上满是感动。

近年来,工作队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万元,用于资助村里困难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去年,共有80多名学子接受资助,圆了大学梦。

为持续跟踪帮扶成效、精准掌握实际需求,工作队坚持每月走访全村44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和低保家庭。

看到村内主干道夜晚一片漆黑,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村民活动,工作队多方协调争取资金,新增100多盏太阳能路灯。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明亮的灯光不仅照亮了道路,更点亮了村民的文娱生活。

为了破除农机下田障碍,提升生产便利度,经过工作队积极争取,一条总投资40万元的田间作业路项目已获批复。道路修通后,各类农业机械将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以后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村民们对这一惠民工程充满期待。

从建强组织堡垒到发展特色产业,从深化乡村治理到办好民生实事,辽宁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用踏实的脚步丈量着刘杖子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务实的行动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工作队与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徐徐展开,焕发光彩。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