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武法官,几年来,我一直想感谢你,但是丹东离大连有点远。我正好来大连办事,这是我自己种的樱桃,送给你尝一尝。”老张说道。
武寒霜只从满箱樱桃中取出一颗,其余的坚决让老张拿了回去。虽然一颗樱桃很小,但这份情谊却是沉甸甸的。
让老张挂念的“武法官”——武寒霜,是大连海事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老张是几年前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原告。当时,老张提出的多项赔偿请求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为了还原案件事实,武寒霜专程前往原告居住地丹东调查取证,最终作出了公正判决。宣判以后,老张对武寒霜说:“我服判!您为了我的事特意跑了几百公里,公平公正地调查取证,我相信您,相信法院。”
在海事审判岗位工作18年,武寒霜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清正廉洁、公正不阿,曾获评“全国模范法官”“辽宁省优秀法官”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23年,武寒霜的事迹在辽宁第五届全省政法系统“榜样力量”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被精彩讲述。
武寒霜(中)在一起涉外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开展调解工作。 大连海事法院供图
投身一线 深耕业务
多年来,武寒霜在海事审判一线厚积广学,审理案件千余件,承办了很多重大疑难案件。
2017年3月9日,正在连云港二号锚地锚泊的外籍船舶“昆山”轮被中国籍船舶“中燃39”轮碰撞,“昆山”轮及其所载的上万吨无烟煤全部沉没。“中燃39”轮的船东中国中燃公司向大连海事法院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昆山”轮的船东昆山公司对“中燃39”轮船东提起赔偿诉讼;货物所有权人对“昆山”轮船东和“中燃39”轮船东提起另一赔偿诉讼。
3个诉讼包含几十项诉讼请求,涉及的损失和费用高达4000余万元。材料厚厚摆了几大摞,但大部分的证据都有争议,还有很多关键资料随船沉没或需域外调取。
面对如此复杂的涉外案件,武寒霜理清思路、通盘考量,依法指引各方当事人补充证据,最终作出的多份判决、裁定受到三方当事人一致认可。
在审理“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一案时,因我国法律对国际航行和国内航行的船舶有不同责任限额的规定,中国中燃公司主张按照较低的标准确定基金数额,昆山公司主张按照较高的标准确定基金数额,双方引用不同的法律规定,产生了激烈的争议。
武寒霜没有为了保护本国公司的利益而选择适用或擅自解读法律规定。“摒弃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才能打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公平、公正地审理涉外案件才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武寒霜说。她认真研究立法目的及法律制度的综合设置体系,考量不同解释可能导致的结果,通过裁定对法律规定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最终,该案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海事审判典型案例”,为海事司法实践处理同类案件提供了典型示范,另外两案均入选辽宁省法院系统精品案例。近年来,她承办的多起案件先后入选“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中国法院年度案例、辽宁省法院系统精品案例。
心系群众 如我在诉
武寒霜(左二)登轮扣押船舶,通过诉前财产保全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大连海事法院供图
大连海事法院审理的涉船员案件数量多、影响广,很多船员不懂法律常识,缺乏证据意识,无力通过诉讼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武寒霜曾接待过一位船员。他不知晓雇主的真实姓名,也无法提供雇主的联系方式,没有任何证据,只是满怀期待地来到法院,盼着法官帮他讨薪。
看着其他窗口的当事人在预交诉讼费,这位船员说:“我家是甘肃的,现在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每天住在火车站呢。我没钱交诉讼费,你们能不能让船东今天把钱给我?”“大叔,您不知道雇主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我们没法给您立案。”船员大叔愣愣地看着武寒霜,眼里充满了失望。
类似的一幕幕,让武寒霜既着急又难过。必须找到一种模式让这些“打不了官司”“打不起官司”的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带着这种使命,武寒霜多次调研走访,探索建立了“法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的解纷模式,邀请人民调解员入驻法院,就地为讨薪船员等进行调解。众多船员空手而来,拿着工资满意而归,对法院的“一站式解纷”赞不绝口。
有一天,武寒霜接待了聋哑人张某。艰难地沟通后,得知他被骗用贷款购买了一条“三无船”。武寒霜先联系公共法律服务律师为张某提供法律援助,又请大连市聋哑学校的老师进行手语翻译。诉讼因举证不能而失败,张某激动地表示,无力偿还贷款就无法面对家中待产的妻子,要与卖方动武。武寒霜向当地政法委汇报此事,奔走于公安机关、村委会和司法所之间。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帮助张某拿回了购船款。为此,张某亲手写了表扬信,感谢法院从诉前、诉中到诉后的“一站式”服务。
看着当事人满意的笑容,武寒霜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我们倾注了多少心血,当事人就能感受到多少司法的温度。只要心中装着群众,努力做到司法便民、利民、惠民,我们的付出就会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武寒霜坚定地说。
驻村扶贫 关爱民生
2016年,武寒霜主动申请到偏远的朝阳市五营子村担任第一书记。她带领驻村队员钻进闷热的蔬菜大棚里、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上,面对面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
五营子村降水稀少,十年九旱。为了走出缺水的困境,武寒霜为村里争取到了打井项目,每天到现场跟进施工进度。当清凉的井水从管道倾泻而出,村民们欢声雀跃。此举解决了五营子村120口人饮水、400亩农田灌溉的问题。为了帮助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她又联系售卖小米等农产品,引进庄河大骨鸡养殖项目,让村民看到了勤劳致富的希望。
辽宁西北的冬天寒风呼啸,武寒霜把春节物资送到每一位贫困户手中,为他们带去党的温暖。
“丽丽(化名),我们来给你送毛线了。”“啊,啊,啊……”一个小姑娘坐在炕上,嘴里发出欣喜的声音,张着双臂迎向武寒霜。原来,丽丽出生就患有脑瘫,不能正常讲话,也不能上学,最大的爱好是手工编织毛线。武寒霜常常去看望她,鼓励她锻炼下地走路。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军人遗属。每次告别的时候,她都拉着我的手,步履蹒跚地送出大门,久久不愿离开,这些人跟我的家人一样。”武寒霜动情地说。驻村期间,武寒霜连续两年被评为辽宁省定点扶贫先进个人。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武寒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民法官的价值追求,用担当和奉献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
编辑: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