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今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从仲裁裁决跨境执行,到72小时公证服务,再到日益完善的国际化法治框架……《法治日报》记者近日深入琼州大地,观察自贸港涉外法治建设进程,探寻海南如何以规则衔接为刃,破除跨境贸易投资壁垒。
服务突围
三亚港口水域,一艘价值1150万元的游艇完成交易。3天前,这起交易中涉及两国法律的技术文件还因时空阻隔与签约难题悬而未决。3天后,它们已成为海南自贸港规则“破壁”的最新注脚。
“从前期的咨询接待到方案设计,再到最后的公证书出具,整个过程非常专业和高效。”游艇买方何先生对海南省三亚市凤凰公证处的服务评价道。
“这起案例为游艇交易这一新兴市场建立了规范的操作标准,形成了可复制的服务模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和中国游艇产业快速发展,这种标准化的公证服务将为构建诚信、安全的国际贸易环境提供重要支撑。”海南省司法厅立法二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加快三亚向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支持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吸引国际邮轮注册,设立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
这般“海南速度”在洋浦港企业赴埃塞俄比亚投资时再度上演:今年3月5日,洋浦港3家拟赴埃塞俄比亚投资企业委托的共同经办人前往凤凰公证处,咨询办理公证所需的材料及办证流程。鉴于3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各自行程繁忙,且在不同地区,无法前往公证处签字,公证员与经办人充分沟通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远程视频公证平台办理,加急办理公证。
因为3家企业同时办理同一事项,经办人一次性申请办理的公证事项就有23件之多,且每件两个副本,在完成公证受理后,公证员立即着手起草、审批、领纸、制证、盖章,联系翻译公司加急处理翻译文书,3月6日下午制作公证书,3月7日就将公证书交到了经办人手中,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规则筑基
2月27日,新加坡、我国海南两家公司合同纠纷一案在海南省仲裁协会协助下,组成临时仲裁庭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开庭审理。
“临时仲裁的‘灵活度’‘低成本’特点很适合民营企业。”海南省仲裁协会会长刘道俊说,“与国际越接轨,企业越放心。对于临时仲裁的探索,让引进来的企业对我们的法治环境更有信心。”
与此同时,海南自贸港仲裁裁决的跨境执行力获得有力印证。今年5月,海南国际仲裁院作出的一份英文仲裁裁决获马来西亚高等法院承认与执行。这起跨境纠纷系海南自贸港之外的一家中国企业与马来西亚企业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争议。
来自马来西亚的海南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吴香儒既熟悉CISG(《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马来西亚法律,又具备国际货物贸易领域丰富实务经验,她告诉记者:“每个国家之间的法律不一样,中方和马方涉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间的差异,我们在办理这起跨境纠纷时,解决了管辖权异议,做到了跟国际仲裁同轨。”
海南国际仲裁院国际案件管理部门负责人刘娟补充道:“海南国际仲裁院的判决书符合纽约公约,马来西亚作为纽约公约的签署国,认可这份判决书。马来西亚高等法院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刘道俊告诉记者:“协会共引导并支持受理4宗海南自贸港临时仲裁案件,均已审结,初步彰显‘海南仲裁’品牌的高效性、专业性和国际认可度,标志着海南自贸港临时仲裁制度的国际公信力与制度创新成果逐步通过实践检验。4宗海南自贸港临时仲裁案件均通过当事人自主选择或由协会、法院引导达成临时仲裁合意。协会在协助保障案件的过程中,制定标准化立案指引,推行文书区块链存证验真等前沿技术应用,在案件受理、审理、裁决等各环节提高支持服务效率,极限压缩案件平均审理周期。”
“海南省律师协会、原‘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海口代表处联合举办首届‘2024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周’,700多名中外嘉宾出席活动,与境内外法律服务机构签订20多份合作意向书。”海南省律师协会会长符琼芬说,“我们加强与港澳等律师交流合作,新增1家香港律师事务所在海南设立代表处。”
聚势未来
仲裁、公证、国际商事调解等高效运转的背后,是日益完善的自贸港法治“基础设施”。
“自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以来,截至今年4月8日,共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条例》等44部自由贸易港法规,涉外法规占比约为32%。”海南省司法厅立法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封关进入倒计时,涉外立法比例逐渐走高,2024年共完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等34件立法件,其中涉外立法件13件,涉外立法占比约为38%。其中,《免签证来琼外国人服务和管理办法(修订)》为自贸港境外人员的往来自由提供法治保障。2024年小切口立法的比例是77%。”
一组立法成果展现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
——运用自贸港法规制定权创新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对仲裁地选择、名单外选取仲裁员、临时仲裁等制度作出重大创新,全国首例临时仲裁案件在海南省开庭,“创新引入临时仲裁制度”被省委评为第十八批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依法进行变通和创新,如推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管理和服务条例(暂行)》等。
——围绕产业发展制定高标准年度立法计划,加快推进口岸管理、民营经济、商业航天、热带雨林等具有自贸港辨识度的立法标志性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形成与国际规则紧密衔接、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法规制度体系。
此外,海南省司法厅还编制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赴东南亚“出海”投资法律手册,申报创建海南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深化与“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的法治合作,继续大力支持省律师协会举办自贸港法律周等国际性涉外法律交流活动;依托“候鸟”法治人才工作站,打造“实时对接+优质保障+智力输出”的全流程“候鸟”法治人才工作体系。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