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梦珠
为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推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工作纵深发展,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下简称“市检二分院”)组织开展“数智赋能高质效法律监督”成果展示活动,全面展示以数智赋能塑造检察新质生产力创新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最高检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级高级检察官申云天、市检察院数字检察部主任闫仲毅,北京市人大代表张雪梅、钱旻坤,丰台区人大代表周莉,检察日报社正义网络传媒副总裁、检察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郑成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龙翼飞,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教授郑霄龙等专家学者及多家媒体受邀参加。
市检二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玉鲲同志致辞指出,数字检察战略是法律监督手段的“革命”,检察机关正在经历以数智赋能打开法律监督新天地、开辟法律监督新赛道、塑造法律监督新动能、形成法律监督新格局的时代变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正加速发展引领未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在创新驱动检察实践发展中已演进到由“数字检察”向“数智检察”发展的更高形态。要准确把握这一阶段性特征,多方融合创新要素资源,持续深化数智检察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与研发,促进数智技术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检察智慧和力量。
市检二分院从制度支撑夯实管理体系、以数字检察驱动全面履职、以数智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全院数字检察整体工作情况。
相关部门进行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及技术成果演示,汇报了以数智检察助力开展专项法律监督的工作情况。充分展现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法律监督模型迭代、辅助队伍管理、助力高质效办案的创新实践,以及近年来市检二分院从个案办理带动专项监督,以数据赋能牵引检察履职,以法律监督促进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
与会嘉宾高度肯定了市检二分院数智赋能高质效法律监督的工作成效。
人大代表张雪梅、钱旻坤、周莉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发表意见。她们认为,数字检察可以有效助力检察机关精准识别数据背后隐藏的监督线索,有利于深化监督质效、提升司法效率、推动法律监督由案到治,为法治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希望检察机关总结数字检察工作经验,持续深化数智赋能检察监督实践成果;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促进数字检察可持续发展;要更加注重数据安全,避免因数据不当使用、泄露造成的个人信息安全等风险。
郑成方表示,市检二分院数智检察创新实践具有实用化、高质化、系统化、工具化和简便化的特征,在数据治理、人员管理、辅助办案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北京从“数字检察”向“数智检察”跃迁的阶段性特征。希望检察机关紧扣法律监督的职能定位,增强模型的科技化、智能化要素,更好地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与检察业务相融合。
龙翼飞、郑霄龙表示,市检二分院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推动检察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以模型建用带动社会治理的监督路径,符合最高检“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思路,是落实“科技强检战略”的生动体现。希望检察机关持续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释放检学共建机制红利,共同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数智检察人才。
闫仲毅认为,市检二分院聚焦“数智赋能高质效办案”的目标要求,利用检学共建机制优势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数字检察业务规模和质效两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全市下半年数字检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建议市检二分院继续坚持两端发力,坚持模型智能化和体系化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参与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竞赛活动,以竞赛牵引检察履职整体工作提升。
最后,申云天发言指出,数字检察是实现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市检二分院将数字技术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相关数智赋能创新成果令人眼前一亮,为全国检察机关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首都分院检察机关的引领示范作用。希望市检二分院进一步深化数字检察的应用效能,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律监督办案,依托首都高校、科研机构富集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作,积极打造数字检察的“北京品牌”,把数字检察、数智赋能的成熟经验提供给全国各地。
下一步,市检二分院将持续聚焦数字赋能高质效办案,积极拓展数智技术应用范围,提升法律监督的智能化和自主化水平,加强数字技术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持续推动法律监督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由人力监督向智能监督迭代升级,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数智检察力量。
市检二分院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数字检察青年突击队成员及辖区基层院主管院领导、数字办负责人参加活动。活动由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燕鹏主持。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