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本报记者 石飞
□ 本报通讯员 陈颖
“发现朵苴至中屯方向山体滑坡,公路上方巨石滑落阻碍交通出行。”6月17日8时左右,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蟠猫乡朵苴村微网格员(中心户长)鲁光彩外出巡查发现了这一险情,立即将情况汇报给网格长。在乡综治中心协调下,不到9时,塌方清理完毕,道路恢复畅通。
“这起险情在1小时内高效化解,正是楚雄州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结出的硕果。”楚雄州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近年来,楚雄州政法部门立足基层实践,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推动矛盾化解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2024年,全州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97.77%,较上年提升0.33个百分点。
整合联动
“综治中心整合资源和各部门力量,让群众只‘跑一地’,各入驻部门劲往一处使,按照‘路线图’高效化解矛盾纠纷。”蟠猫乡党委政法委员、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金建棋说。近年来,蟠猫乡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矛盾纠纷总量逐年下降,连续19年无命案发生,乡政府驻地古岩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试点。
同样的“枫”景还发生在永仁县。“农户修堡坎占路,村民出行受阻,综治中心通过派单制,迅速联动村委会、农业农村、国土资源等部门介入联合调处,一周内便督促整改到位。”永仁县宜就镇派出所所长李德祥介绍。
宜就镇综治中心采取“长期进驻、阶段进驻、动态进驻”三种进驻模式,按需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大幅减少了群众“多头跑”的麻烦。同时,建立了36人调解专家库,精准对接群众诉求。
近年来,楚雄县乡村三级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打破行政壁垒、推动部门协同,让群众从“多头跑”到“一站办”,综治中心成为了群众口中赞不绝口的“解忧驿站”。
信息互通
在永仁县维的乡,靠路边的一栋小楼,集成了群众接待室、多元调解室、网格服务室、心理辅导室等模块,这便是维的乡综治中心。
“‘麻雀虽小’,但作用却实实在在。”维的乡平安法治办主任杨先荣介绍,综治中心选址在群众赶集、买菜都会路过的街边,对面便是党群服务中心,便利群众反馈各类诉求。
作为乡级综治中心,这里不仅联通掌握村级“神经末梢”发现的问题,也是贯通县级综治中心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村、乡、县三级纵向联动。
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永仁县永兴傣族乡创新打造“小组‘桥头堡’-村级‘主战场’-乡级‘终点站’”的三级联动治理体系,让乡级综治中心成为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实际问题的“主阵地”。
在楚雄州综治中心指挥大厅,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州104个乡镇、1108个村(社区)的治安动态。这里既是“大脑中枢”,也是“神经末梢”——通过“一中心五室”标准化建设,州、县、乡、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州级综治中心负责指挥统筹,县级综治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乡(镇)综治中心负责实战,村(社区)综治中心负责发现问题和动态研判,楚雄州各级综治中心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解纷服务格局。
精耕末梢
巡逻袖章、雨伞、电筒、普法宣传册、工作记录本……这是来自牟定县蟠猫乡“十户一体”微网格员(中心户长)赵月中的“翻包”展示。
管理着10户共54人的赵月中,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更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在蟠猫乡,“十户一体”微网格员(中心户长)通过火塘会、院坝会收集群众诉求,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矛盾纠纷等6个范畴建立问题清单,按照“村级处置—联合调处—上级协调”分级分类化解,综治中心就像“中心基站”,依托微网格员全面打通基层治理末梢。
“进村公路边打了除草剂”“道路塌方,请安排人员处理”“电线下垂,请处理线路”……每天,蟠猫乡“十户一体”工作交流群里,微网格员(中心户长)巡逻上报村里的大事小情,综治中心负责协调处理,基层治理网络精细到“神经末梢”。
目前,楚雄州共有104个乡镇、1108个村(社区)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完成平台搭建,让群众“最多跑一地”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楚雄州划分标准网格2.48万个,每个网格赋予15位数字编码,配备专职网格员2.5万名;划分微网格8.67万个,实现“十户一体”微网格全覆盖。综治中心动态感知风险,2024年通过智能预警提前处置安全隐患6300余起。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