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集中采访活动

热角村班公柳产业:村民致富与法治意识提升的双赢实践

2025-07-20 10:00:2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晨熙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有绿色的地方就有希望。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日土镇有这样一个独有的树种——班公柳。它因生长在班公湖周边而得名,有着几千年的生长历史,在日土镇热角村中,目前还尚存着最古老的一棵班公柳,树龄已有200多年,热角村也因此被称为“班公柳之乡”。

7月19日下午,《法治日报》记者跟随“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集中采访活动团一行走进“班公柳之乡”,在这里,班公柳不仅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新时代村民们的“摇钱树”。

日土镇镇长拉姆次仁向记者介绍,热角村全村共有195户685人,全村2024年底农牧民增收总额为203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583元。这一可喜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班公柳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高原特有树种之一的班公柳因其易种植、耐寒、耐旱、成活率高的特点而受到广大高海拔地区的欢迎,成为雪域高原美化亮化、国土绿化的首选树种。

作为班公柳的故乡,热角村于2022年开始大力推进班公柳苗圃产业发展,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班公柳苗圃面积持续扩大,现已拥有各类苗圃(集体苗圃和个人苗圃)规模达2500余亩,各类苗木保有量稳定在600万株以上,每年可向外输送班公柳移栽苗和扦插苗50万株以上。2025年已出售30.48万株,创收280.31万元,通过班公柳苗木销售带来的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种植班公柳带来的好处不只有眼前的“经济账”,还有更长远的“生态账”。

谈起这些年村子的变化,热角村村委会主任索南顿珠深有感触。以前村子的生态环境非常差,地表裸露、十分荒凉,遇到大风天就会黄沙漫天。通过种植班公柳,村子周边的树越来越多,在绿色包裹之下,村子的环境也越来越好,空气湿润很多,一片生机盎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实现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热角村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规范运营等多种举措,逐步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班公柳产业发展过程中,热角村尤为注重法治宣传教育,培养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思维。

拉姆次仁介绍,种植工作中会涉及到环境保护法、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等多部法律,通过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普法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政策,不仅能够让村民们在劳作的同时更加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极大提升了村民们的法治意识,一旦发生问题纠纷,能够及时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如今的热角村,正在上演着村民致富与法治意识提升的双赢实践。

编辑:康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