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轻纺城”布料生意到“山下湖”珍珠买卖

浙江“共富警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5 20:13:0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中国轻纺城人头攒动,山下湖珍珠市场琳琅满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支撑。由公安部组织开展的“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近日走进浙江绍兴,探访“共富警务”建设。 

创新火种的法治盾牌 

绍兴市柯桥区被称为“国际纺都”,每年全球四分之一的纺织面料在这里交易。如今,中国轻纺城年交易额超4000亿元,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常住外籍人士近四千人。 

“您好!我想查一下这些花样有没有被登记。”《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碰到商户朱华军拿着几件样布来轻纺市场联勤警务站问询,驻站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接待了他,并通过“纺织品花样数治系统”进行线上查重。 

“这是特别设立的‘花样版权协同保护岗位’,为市场经营户提供版权登记和维权服务,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轻纺市场派出所所长孔越标说。 

在轻纺市场联勤警务站里,综合指挥区、11087服务专区、犯罪预防宣教区等功能区块有机组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九部门轮值入驻,构筑起市场治理的“前沿指挥部”。 

“日常接处警中,贸易纠纷占比达到八成以上。”孔越标说,为了有效化解市场纠纷,警务站创新组建商会联盟,建立“纠纷预警-商会调解-回访确认”工作机制,推动商会成员主动融入市场治理。去年以来,市场纠纷警情同比下降32.7%。 

绍兴市下辖的诸暨市,是远近闻名的淡水珍珠集散地。诸暨山下湖镇掌握着全国80%、全球70%的珍珠交易量。统计显示,2024年山下湖珍珠行业线上交易额突破330亿元,占总产销额60%以上;全镇共有各类平台直播账号超8000个,直播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诸暨市公安局珍珠小镇警企联络站里,一份珍珠蚌购销合同书贴在展板上,颇为醒目。“早些年企业与养殖户多采用口头协议开展养殖、采购和销售,近年来珍珠蚌价格持续上涨,违约情况增多,纠纷不断。”山下湖派出所教导员王晓春说,派出所与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共同拟定了这份珍珠蚌购销合同模板,从源头上避免了合同违约情况的发生。 

护航发展的巧思妙解 

“原以为会被重罚,没想到参与交通疏导公益服务就可以免予处罚。”某物流公司老板因交通违规面临处罚,在得知“轻微不罚”后感慨道。 

“处罚不是终点,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才是关键。”柯桥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深入实施“三书同达”模式,在送达处罚决定书时同步提供《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配套落实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的“四减”措施,并开展“点对点”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后期“修复”工作。今年以来,该局已上门指导受罚企业62家,帮助35家企业完成修复信用。 

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柯桥公安共抓获涉企犯罪嫌疑人190名,挽回经济损失2.04亿元,有力震慑了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在涉企执法过程中,如何平衡“力度”与“温度”?柯桥公安的解法是:以“柔性执法”释放法治善意,致力于实现“有感服务、无感监管”。 

一方面,建立涉企行政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对重大案件48小时内启动跨部门会商,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积极推行“轻微不罚”制度,实施67项免罚清单,并创新推出“公益代罚”“警示课堂”等柔性措施。今年以来,已对2568起轻微违法以教育整改替代处罚,其中涉企轻微不罚151起,让企业在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同时,感受到执法的温度。 

在柯桥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民警只需“一站式”即可完成办案、审讯、体检、收押等流程。中心运行以来,刑事案件平均起诉周期由120天缩短至71天,复杂行政案件实现提速闭环处理,“无罪不捕、行政败诉、复议撤变”保持“零发生”。 

案前,依托“智慧110”接处警系统,构建“接警—派警—反馈”全流程闭环;案中,执法系统预警模块实时巡查,推行“六要素”在线整改;案后,依托智慧民意系统开展群众满意度回访和全量质评,执法行为全程可回溯、全域可感知。2024年以来,共发现并整改执法瑕疵1200余项,涉警信访同比下降19.3%,司法监督量下降33.3%,执法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办理一起企业未经备案购买易制毒化学品案件中,柯桥公安综合研判,发现企业资金紧张,短期内无法承受罚款,遂指导企业补齐备案手续,后对其暂缓缴纳罚款,实现了惩戒与帮扶并举,规范与关怀并重。 

跨国商贸的枫桥智慧 

6月27日,走进绍兴柯桥区移民事务服务站,黎巴嫩商人李天明正穿着印有“洋娘舅”字样的蓝色马甲,为中国商人王先生和来自孟加拉国的客商贾巴尔调解布料供货纠纷。李天明人脉广,精通多国语言,能在不同国家的外商中斡旋,每年处理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达二三十起,他告诉记者:“一些外国人的矛盾,我们去调解,彼此语言互通,距离更近。” 

作为“国际纺都”,绍兴柯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布商在此就业发展的同时,商业纠纷也随之增多。为了解决涉外人员语言沟通障碍、风俗习惯不同等问题,优化涉外服务工作,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会同司法、商务、法院等部门组建“洋娘舅”矛盾纠纷调解队伍。 

绍兴市柯桥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沈剑介绍,绍兴70%以上的外籍人士在柯桥工作生活,平日里难免出现矛盾纠纷,要融入当地文化,寻求支持,也少不了这些“洋娘舅”帮忙。 

2021年,绍兴公安、法院、司法、商务等部门将这些外国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专业的调解队伍。绍兴市柯桥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沈剑介绍,随着现实工作需求,“洋娘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几年,柯桥区的这支“洋娘舅”队伍已发展至9人,成员主要来自巴基斯坦、黎巴嫩、也门、伊朗、印度等国家。这些“洋娘舅”大都在柯桥从事外贸工作,掌握多门语言,热衷公益事业,且有一定威望。 

值班的巴基斯坦人阿德也是一名“洋娘舅”,他来到柯桥15年,中文流利。“柯桥是我的第二故乡,很多时候都忘记自己是老外了。”在他看来,“‘洋娘舅’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含义,商户之间遇到矛盾坐下来谈一谈,心里有什么不满说出来,互相之间给点面子讲讲道理,就能化解纠纷。” 

“法治公安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柯桥公安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守正创新、砥砺前行,让法治成为“国际纺都”高质量发展的最亮丽底色、最坚实支撑。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