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胡加云 郑道雷
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某LED芯片生产车间内,工程师正与法律服务团队探讨工艺流程中的法律风险节点;金湖县一家新材料企业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项普法培训刚落下帷幕;清江浦区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律师正为企业的合同纠纷提供解决方案……随着“法律托管”工作的深入开展,淮安律师正为民营经济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提供鲜活的地方实践样本。
从2024年3月起,淮安市开始探索“法律托管”惠企助企工作,市司法局深入调研初创阶段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和法律需求,并会同律师行业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对有法律需求但无相应资金投入或无暇顾及法律问题的企业,免费提供“法律托管”服务。
截至目前,淮安分两批确定托管律师事务所72家、托管律师458名,共托管服务民营企业188家。两级司法行政部门会同相关律所,累计开展上门服务980余次,对托管企业提出的700余件需求,现场或事后提出解决建议630余条,另提出促进企业发展合理化建议860余条。
精准把脉企业法律需求
作为一家科技型种业企业,淮安市金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初期经常遇到季节工聘用、销售应收款发货和回收、煤气公司服务不到位索赔等问题,恰逢淮安市全面实施“法律托管”工作,企业负责人黄在淮立即就近向淮阴区司法局提出申请。
很快,“法律托管”服务团队便来到公司,经过实地走访座谈,系统梳理生产发展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从生产、销售、运输、质保等全流程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还为该企业量身打造劳动合同、购销合同、劳务合同。“有了律师帮忙,我们规避了购销合同条款中的隐形陷阱,避免了200万元的损失。”黄在淮真切感受到了这项举措带来的实惠。
2024年6月,淮安市司法局结合前期探索经验,正式印发《民营企业“法律托管”工作方案》,明确涵盖企业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6个方面12项服务项目,以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和民营企业三方签订“法律托管”协议的形式,对全市范围内新设立民营企业免费提供为期6个月的免费“法律托管”服务。7月8日,淮安市民营企业“法律托管”首次签约仪式暨动员部署会顺利举行,这项工作在该市全面铺开。
面对“托管”企业多元化、专业化的法治需求,淮安市将“法律托管”和“产业链+法律服务”有效衔接,2025年4月,公检法司及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出手,组建20支法律服务小分队,对全市30余条重点产业链开展地毯式调研,线上线下累计走访企业800余次,开展讲座110场次,梳理出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及对政府部门意见建议70余条,并初步给出解决意见。
法治共同体携手解难题
一场履约危机的化解,彰显了淮安“企业吹哨、律师报到、部门联动”机制创新的独特优势。
2024年6月,江苏盱眙侨创智能科技公司与某厂商签订千万元注塑机采购合同。但该公司按约定支付100万元定金后,厂商仅交付少量配件便失联。公司负责人感觉遭遇合同诈骗,连忙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因对方存在一定履约行为,无法予以刑事立案。
转机出现在2025年1月。盱眙县司法局通过“法律托管”发现风险问题后,当即启动应急机制,指派“托管”律师介入。律师团队全面审查双方合同条款,调取双方往来函件、支付凭证及物流记录,有了充分的证据基础,盱眙县司法局、法律服务团队联合公安机关立即约谈厂商负责人。在多轮谈话中,厂商态度逐渐发生转变。
为进一步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托管”律师团队定制“双轨制”解决方案,一方面拟定履约担保协议,要求第三方机构对后续交货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另一方面在合同中增设“分阶段验收+动态付款”条款,将付款节点与设备调试进度捆绑。一周后,在司法行政机关见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律师工作站构成“半小时法律服务圈”,随时响应企业紧急法律需求。清江浦区建立“1+5”法律问题交办机制,将企业诉求分类流转至法律顾问团、商事调解中心等五大平台,实现“问题收集—分析研判—协同处置—跟踪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专业攻坚护航产业显担当
2024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诉讼让淮安澳洋顺昌光电公司面临300万元索赔危机,危急时刻,企业法律顾问扎进车间研究生产工艺,从电极结构技术标准中找到突破口,历经7次庭审、提交200余页证据,最终赢得胜诉。“律师不仅是‘救火队员’,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护航员’。”该公司负责人说。
这样的案例在淮安还有很多。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填充物生产商,曾经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痛点。通过“托管”服务律师为企业起草知识产权保护、商标专利申请的法律指南,梳理知识产权纠纷,理顺内部规章制度,消除了发展隐患。“律师帮我们堵住了管理漏洞,现在新产品研发再也不怕被‘山寨’了。”企业负责人李军说。
据悉,针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中的新型法律需求,淮安市还设立3家“涉企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站”,组织律师参与企业并购重组、跨境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重大经营事项,今年已提供法律意见50余件,协助完成技术改造、产能升级项目8个。
淮安紧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从“单兵作战”到“集群服务”,“法律托管”创新实践不断深化惠企便民的服务内涵,吸引越来越多在淮民营企业申请“入群”。
2025年3月,淮安市司法局还启动“法律托管”提质拓面工程,有序扩大“新设立民营企业”的覆盖面、受益面,力争让更多确有需求的初创民营企业能够享受到免费“托管”服务。同时,进一步提升“托管”律师事务所和“托管”律师的服务质效,助力企业实实在在解决涉法难题。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