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不给“小作文”容身之地

2025-05-28 06:35:1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据媒体报道,近期,国家网信办会同金融管理部门依法处置一批散布资本市场不实信息、开展非法荐股、炒作虚拟货币交易等的账号、网站,并通报了部分典型案例。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或利益集团为谋取私利,不惜炮制各类“小作文”误导大众、扰乱市场。从公开的案例可见,有的账号散布有关量化基金监管政策谣言,有的发布资本市场交易时间调整等虚假信息,还有的通过煽动性或暗示性话语,引导投资者付费加群跟投买入个股、暗示预测个股走势、宣扬买某些股票“稳赚不赔”,进行非法荐股。这些精心包装的虚假信息极具迷惑性,常令缺乏专业判断能力的中小投资者难辨真伪、防不胜防,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我国法律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来扰乱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始终紧盯股市谣言,不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如今,多部门联合打击股市虚假“小作文”已成常态化——通过加强舆情监测和虚假信息查处,主动辟谣,依法严惩恶意造谣者,将规范资本市场信息秩序作为改善市场生态的重要抓手,各部门协同作战,让造谣者切实付出应有代价,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

同时也要认识到,“小作文”乱象屡禁不止、难以根治有多重因素:社交媒体裂变式的传播特性,让虚假信息瞬间覆盖海量人群,大幅增加了监管难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谣言制作更便捷、传播更隐蔽。此外,“小作文”背后隐藏着非法荐股、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甚至形成灰色产业链,在高额利益驱使下,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

根治“小作文”顽疾,需要多方协同,形成治理闭环,坚决不给其容身之地。有关部门要深化协作,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异常信息的实时追踪与精准溯源,深挖利益链、产业链,严惩造谣者、传谣者。网络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各类信息进行严格筛查,从源头阻断谣言传播链条。广大网民和投资者要提升风险意识,树立理性投资理念,主动远离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积极举报问题线索。唯有如此,方能彻底铲除“小作文”滋生土壤,守护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和清朗的网络空间。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