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为共创亚洲家园美好未来贡献智慧力量——来自中国共产党同周边国家政党对话会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刘杨、袁睿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下,亚洲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持续建设好共同的亚洲家园,成为摆在亚洲各国和亚洲各国政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5月25日至26日,主题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政党在行动”的中国共产党同周边国家政党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29个国家的200多位政党和政府、智库、媒体、商界代表共聚一堂,为凝聚和平稳定、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地区共识,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巩固互信深化务实合作——
互信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周边国家深化相互信任、拓展互利合作,受到与会各国政党人士等普遍赞赏。
“中国主张巩固与周边国家的战略互信,并在互信基础上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将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成高质量合作平台。我们赞赏中国伙伴的智慧。”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家和实业界人士运动—自由民主党副主席梅利博耶夫说,“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也重视加强同邻国合作,强化经济联系,并把开放作为国家的基础战略。中吉乌铁路就是深化互信与务实合作的有力证明。”
“亚洲乃至全球的发展前景如何,与各方能否构建起相互信任、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密切相关。这种信任不仅限于双边层面,更应成为区域稳定与繁荣合作的坚固基石。”印度尼西亚大印尼行动党秘书长、人民协商会议主席穆扎尼表示,印尼愿同中国等地区国家一道,秉持合作共赢、团结奋进的精神,携手将亚洲建设成充满希望的地区。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国际事务、国防、安全和移民委员会委员卡尔帕耶夫以亲身经历的故事为例表示,议会间的交流是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巩固信任关系的有效渠道。吉中两国立法机构通过双边友好小组等平台保持交流沟通,为推动两国经济议程落实和关系发展提供助力。
以团结协作共御风险挑战——
当全球性挑战日益加剧,当矛盾冲突接踵而至,当霸道霸权危害深重,广大亚洲国家正在形成普遍共识: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化解外部风险挑战。
“当前,我们共同面临诸如疫情流行、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泰国前国会主席、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颇钦·蓬拉军说,地区国家必须团结起来,重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携手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委员、柏威夏省省长、“柬中友好青年之家”主席金烈提表示,柬埔寨主张建立公平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政党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公众信任的承载者,必须积极塑造重视对话而非对抗、追求包容而非分裂、倡导合作而非冲突的地区秩序。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地区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这对包括老挝在内的各国国计民生造成影响。”老挝人革党中宣部副部长维拉万说,真诚希望亚洲各国政党携起手来,坚持团结协作,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注入强劲动力。
以文明互鉴共促发展繁荣——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中方上个月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强调,“扩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员往来”。与会嘉宾认为,此次对话会就是一次深化亚洲邻国间文明交流互鉴的成功实践。
从中共一大会址到浦东新区,从万里长城到首钢公园……缅甸人民先锋党主席岱岱楷同多国外宾一同参访了上海、北京等地。她表示,此行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了解,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对于我们这样年轻的政党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希望继续同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理念经验交流。”岱岱楷说。
“亚洲是诸多人类杰出文明的发源地,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日益彰显重要地位。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的背景下,亚洲国家间的文明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且必要。”越南共产党中央宣教民运部副部长吴东海表示,各国政党及社会组织应广泛共享在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经验,重视青年、教育等领域交流和合作。
“我们高度赞赏中国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中国的主张契合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也为亚洲发展指明了方向。”尼泊尔前总统班达里呼吁,各国政党携起手来,展现亚洲的韧性、智慧、力量,把亚洲家园发展好、建设好,将亚洲打造为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和合作新高地。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