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智慧中枢 特色矩阵 全民参与

和田地区“解纷魔方”促基层善治

2025-05-17 07:00:2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张蕾 孙兴隆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多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平安建设为轴,打造“智慧中枢、特色矩阵、全民参与”三维驱动的“解纷魔方”,精准破解矛盾困局,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书写边疆长治久安的时代答卷。

智治筑基

以前在和田地区,矛盾发生后大多由相关部门“单兵作战,各管一摊”,群众遇到复杂矛盾纠纷,往往“跑断腿、磨破嘴”。

2018年,策勒县成立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首次集聚公安、司法、保险等部门单位力量,通过“一站式”调解,将原本需要四处奔波、耗时数月才能解决的交通事故纠纷,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办结。这种集中受理、协同处理的工作模式打破了部门界限,大幅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为当地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自此,和田地区开始系统性构建覆盖全域的四级智慧治理体系。地区“智慧中枢”由接诉即办中心、网格化管理平台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组成,24小时收集矛盾纠纷线索,并精准分流到下一层级。县市综治中心整合司法、信访、人社等部门资源,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全科诊室”,为群众提供“挂号-问诊-治疗”全流程服务。乡镇“三调联动”小组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村民家门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就地解”。

在和田地区,数字化手段贯穿矛盾发现、研判、调解全过程,让复杂纠纷从“无解”变“有解”。各县市纷纷亮出“独家绝活”:洛浦县综治中心推出“1441工作机制”(1个闭环、4个会议、4级联动、1个系统专家库),推动矛盾纠纷全域发现、精准交办、多元解决;墨玉县依托大数据提前锁定矛盾纠纷苗头,自动匹配最佳调解方案……

品牌赋能

在“解纷魔方”中,特色调解品牌矩阵如同多彩面块,通过差异化定位与协同联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起源于于田县、在和田地区全域推广的“库尔班大叔调解模式”,将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融入矛盾纠纷化解,随着“领头羊效应”持续释放,和田地区先后培育打造60多个特色调解室,形成“红色文化引领+乡土智慧赋能+柔性治理支撑”解纷格局。

策勒县的“夕阳红调解室”,调解员平均年龄近60岁,运用“土办法”解决“土事情”。

将调解室搬进巴扎,现场解决买卖纠纷;推行“云调解”,打工人在异乡也能讨回工钱……近年来,和田地区不断创新和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昆仑山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民共治

基层治理,群众是主角。和田地区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洛浦县退休教师吐送尼亚孜·麦麦提的晨练方式很特别——边散步边“巡逻”。近日,他在晨练时发现两户居民因空调外机排水问题发生争执,便立即在手机上通过“12345+网格”小程序上传线索。不到半小时,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就赶到现场调解。

这是和田地区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和田地区5553名“法律明白人”走街串巷,用“苞谷馕”式语言普法释法;12954名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每周二是皮山县固玛镇阿热亚村的“村民议事日”,大家聚在一起说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村干部讲政策,律师把“法律关”,乡贤做“和事佬”,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摆到台面上解决。

参与社区规划,开展普法宣讲,监督重大项目建设……和田地区各族群众正以多种形式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共绘幸福生活图景。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