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制定出台了《吉林省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若干措施》,紧密结合吉林作为沿边近海省对涉外法治工作的现实需求,以“五个着力”为抓手,围绕“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执法司法效能、增强服务能力和强化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努力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聚焦一体推进全省涉外法治建设,着力强化党对涉外法治工作的领导。健全涉外法治工作机制,组建省委依法治省办涉外法治协调小组,统筹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等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将涉外法治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内容,推动各部门抓好本领域涉外法治工作。
聚焦我国法律域外适用和域外法律查明两个方面,着力完善涉外法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涉外重点立法项目,把对外贸易、人才引进、规范组织和个人的涉外活动等急需领域立法摆在优先位置;完善涉外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做好具有涉外因素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合法性审查工作,对扭曲市场竞争、阻碍公平贸易的不合理规定予以修改或废止;完善域外法查明机制,加强域外法查明机构建设,完善查明规程,提升查明质量。
聚焦侦查、审判、执行三个环节,着力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打击涉外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完善涉外案件审判机制,优化涉外案件管辖,合理配置审判资源;强化企业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制定企业境外风险防范国别指引,有效防范投资、贸易法律风险。
聚焦律师、公证、仲裁和司法鉴定四个领域,着力增强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打造吉林省“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探索建立集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涉外法律服务平台;推进延边东北亚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建设,完善具体运行方式和规则,建立健全东北亚区域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有机衔接的争端解决服务保障机制;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培育面向东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全国知名仲裁机构和律师事务所。
聚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培养模式、人才引进、实践锻炼五个维度,着力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加强涉外法学学科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省内高校法学院(系)加强“法学+外语”应用型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育;健全涉外法学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省内高校法学院(系)与涉外法治工作实务部门、企业和法律服务机构协同合作,建立健全委托培训、提供实习平台和人员交流互聘等方面常态化衔接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做好涉外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方面工作人员实践锻炼和交流轮岗。
编辑:刘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