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男子拒让座遭老人殴打 青岛警方通报扭转舆论

2024-08-30 16:47:38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标准+

舆情综述

8月7日,据陕广电报“@后浪视频”消息,当日,山东青岛地铁上一名老人与年轻男子因座位问题起争执,老人动手打人致男子口鼻出血,有目击者称年轻人全程未还手,嘴里还称“我错了,爷爷”。“@后浪视频”同时还开创微博话题“#小伙因拒让座遭老人殴打口鼻出血#”,相关内容迅速引发关注,不少网民对被打男子表示同情,谴责涉事老人“倚老卖老”,还有舆论围绕“年轻人有没有权利拒绝让座”“被打时还手算不算正当防卫”等话题展开讨论。当晚,微信公众号“青岛地铁公安”发布通报称,已查找到双方当事人,将调取相关证据,依法调查处理。此后,部分自媒体持续转发扩散相关信息,舆情热度在当日形成小高峰。部分网民猜测警方执法可能会“和稀泥”,建议被打男子“不要和解、追责到底”。

8月9日,微信公众号“青岛地铁公安”再发通报详述案情。通报称,8月7日,和某城(男,23岁,无业)乘坐地铁期间对周围多名乘客进行言语滋扰,在对翟某绪(男,69岁,退休职工)进行滋扰辱骂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过程中和某城扯破翟某绪上衣,翟某绪击打和某城面部。公安机关依法对和某城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翟某绪殴打和某城致其鼻骨粉碎性骨折,伤情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该通报被“@央广网”“@沸点视频”等多家媒体转发,大V“@椒江叶Sir”发文称:“(原来)不是不给让座,不是见义勇为,不是正当防卫,看内容问题引发原因还是这个小伙子,然后定的是双方都有责任。”在网民观点中,舆情风向也发生反转,起初同情年轻男子的、谴责老人的声音,快速转变为支持老人、批评男子“没事找事”,不少网民表示“原来是有人挑事在先才被打”,谴责部分媒体、自媒体断章取义,呼吁处理造谣的营销号。不过,也有个别网民认为对老人的处罚过重,质疑“老人就是路见不平、见义勇为,为什么要定为故意伤害”。

截至8月15日12时,相关舆情信息总量7.3万余条,其中媒体客户端文章6.9万余篇,微信文章2066余篇,视频1.3万余条,“#警方再通报小伙在地铁遭老人殴打#”等相关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接近9000万次。

舆情点评

近年来,在公共场合乘客因占座、口角纠纷等发生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此类事件代入感强,且多以现场视频的方式传播,容易引发网民关注。本事件舆情初期,网民看到的是老人“主动”挑起事端,年轻人未还手的片段,先入为主地认为老人“有错在先”,加上此前舆论场曾曝光“山东青岛地铁一老人性骚扰让座男子”“北京老人强迫女子让座并袭扰对方被刑拘”等事件,使得部分网民产生刻板印象,舆论场滋生针对老年群体的“污名化”言论。此外,有媒体在未经核实真相的前提下,开通“小伙拒让座遭老人殴打”等话题,也带动舆论风向,使事件传播力急速增强。

在此情形下,青岛警方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在舆情曝光当日就发布首次通报,初步安抚公众情绪。两日后警方发布第二次通报,以精确到分钟的方式就事件来龙去脉进行说明,引导网民了解事件全貌,还原了基本事实。在责任划分上,通报厘清了涉事双方当事人各自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了“一码归一码”,有效破除了舆论场中“和稀泥”执法的猜测,获得舆论认可。公共场所冲突作为备受公众关注的话题之一,处置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负面情绪导致舆情升级。纵观此案,在舆论开始升温发酵、对立情绪逐渐走高之时,警方回应快速,通报内容全面到位、有理有据,最终推动舆情平息。

阅读全文可订阅

《政法舆情》电子产品

详情咨询:010-84772595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分析师:刘瑾

编辑:王媛

新媒体编辑:李静


编辑:靳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