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AI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解决“成长的烦恼”需要新的规则

2024-04-27 10:25:3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今年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日前,百度举办“专利运用赋能AI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旨在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知识产权合作,推动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论坛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一级巡视员李钟表示,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行动,加快支持知识产权密集产业,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果,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专利运用是赋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所在,对于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实上,伴随“智能涌现”,人工智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在各行业加速落地应用。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创新成果持续积累,推动产业的持续优化和升级。

根据IDC的研究,2022年全球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支出达到97.9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04.5亿美元。根据全球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凯捷咨询的报告,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正在实施或规划实施人工智能技术。其中,77%的企业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62%的企业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客户体验。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总法律顾问梁志祥表示,产业化是专利的生命力,以深厚的AI专利储备为基础,百度构建了开放的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生态,探索并拓展专利合作。随着专利产业化的提速,这些专利正持续释放增值价值,赋能公司产品和服务重构,助力产业智能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遭遇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陷入“成长的烦恼”。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AI安全与治理中心主任张平对法治网表示,知识产权赋能人工智能,助力发明创造和创新创作,同时也对现有法律规范提出了完善要求,在专利和版权问题上尤为凸显。当前,各国对智能生成物的可专利性和可版权性正在展开广泛讨论,在权利限制和侵权认定上将会出现一些新的规则。

“立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传统的著作权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实技术发展出现的问题和争议。比如如何判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构成作品、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等等问题,目前都难以从法律中找到答案。”《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康达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裴银州说。

记者注意到,4月25日,在“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明确强调,未来产业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代表。检察机关将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既要“依法严办”让侵权者不敢再犯,也要“依法快办”避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持续受损。

裴银州认为,未来需要积极面对并解决相关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地用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变化,而是需要从价值判断、宏观导向、产业实践、公众需求等因素进行多维度的判断和探索,针对人工智能这一项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及时作出制度回应以及法律法规的调整。(沈若水)

编辑:乔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