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年创新发展的五个鲜明特征

2024-04-14 09:00: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谢波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总体国家安全观自2014年创造性提出以来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体系,为构建中国国家安全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十年创新发展历程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体系性、学理性特征,对在新征程上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开创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新局面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的政治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正式提出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一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与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工作极强的政治性紧密相关。

首先,“政治性”表现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不断健全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国家安全各方面全过程,通过《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等新立党内法规落细落实。其次,“政治性”表现为对政治安全极端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把维护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意识形态主动仗,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最后,“政治性”表现为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认识和定位国家安全。从“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到“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再到“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对国家安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升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民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要义,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

第一,“人民性”通过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得以呈现,这是目标追求。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问题,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权益,回应人民对安全的新期待。第二,“人民性”通过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得以呈现,这是力量依靠。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基础性力量,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第三,“人民性”通过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人民安全内涵的认识得以充分彰显,这是创新发展成果。例如,在防汛救灾等方面反复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等,把保障生命安全摆在人民安全的最高位置,把“人民至上”作为贯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条红线。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的时代性

“时代性”是某事物同特定时代背景、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特点,深刻反映时代对事物之影响和塑造。一切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亦是时代精神之精华,总是在满足时代需要、解决时代课题中得以孕育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时代而生,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立足于国家安全形势之变。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正是在此背景下,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始终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另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自提出以来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系,在其引领下通过一系列内政外交的成功实践,生动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可以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进程中,理论引领着时代发展,时代又推动着理论创新,两者形成了协调统一、良性互动关系,推进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的体系性

作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形成的系统完整的国家安全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新发展体现出显著的体系性和学理性,其丰富发展过程就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不断迈向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所谓理论“体系化”,主要表现为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理论发展角度看,目标指向在于建构全面系统、前后贯通的开放理论体系。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精髓要义“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到“十个坚持”,再到“五个统筹”,清晰呈现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开放式”创新发展,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实现了体系化。

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即是以“体系化”方式展开的。在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宗旨+根本+基础+保障+保障”的表达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以五个“既重视+又重视”的表达阐释“五对关系”,提出构建集11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就蕴含着对国家安全的体系化考量。另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内含丰富的“体系化”元素,反映出理论包容开放的特质。例如,“十个坚持”密切联系、有机统一,从根本保证、道路选择、根本立场、必然要求、生命线、主阵地主战场、中心任务、大国担当等多方面体系性展开,从中不难看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完整、逻辑严密,而这无疑是理论体系化之具体呈现。又如,总体国家安全观“五个统筹”在党的文件中表述有所变化,体现了理论体系化过程中因时因势而变,而这又反映出理论不断提炼与升华。再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其中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更是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五、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的学理性

理论“学理性”的不断呈现和深化,是理论思维、创新思维深度运用的必然结果,也是理论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之一。这种“学理性”表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是将维护国家安全实践经验和认识上升为学术理论知识的生产创造过程,其要求国家安全理论创新必须与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法则相契合,并通过总结和归纳实践经验,深入研究现实问题,探索国家安全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如果说“体系性”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那么“学理性”则是要在体系化基础上,促成知识体系升级和科学的方法论,进而助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创新发展。

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本已有着深刻的哲理意蕴。例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汲取人民主权、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养分,也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内外兼修、刚柔并济、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天下为公等精髓要义;又如,“总体”二字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蕴含着系统、战略、底线、极限、法治、创新等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其次,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其内容也得到不断拓展和丰富,逐步形成涵盖国家安全道路论、统筹论、发展论、法治论、保障论等一系列理论体系,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理性在发展中不断增强,对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最后,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促成国家安全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诞生,教育和学术界将从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治理、国家安全技术等方向着力,推进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为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和能力保障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西南政法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21年度重大招标专项课题〔编号:LSYZD21009〕;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23-2024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cqgj23019C〕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