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生态颜值与幸福指数在这里共融

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致扫描

2024-03-25 07:15:5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张驰 范瑞恒

□ 本报通讯员 丛丽

数以万计的候鸟在金黄色芦苇丛中停驻,野鸭家庭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嬉戏,不甘寂寞的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这是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七里海湿地)的生态景致。

为了这个和谐景致,该区投入近200亿元推进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建立全国首个单个自然保护地“绿色系数”评价体系,创新推出全国北方首单绿色生态保险,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注脚。

找准治理入口

“此前想利用好这片湿地,让周边的群众富起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七里海管委会)主任田秀静坦言,但由于开发利用过度,曾让七里海湿地“疲惫不堪”。

依法依规保护势在必行。

2017年,宁河区全面开展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编制《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确定历史遗留问题清理、生态移民、引水调蓄、鸟类保护、生物链恢复与构建等十大工程。

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宁河区出台《关于建立七里海保护区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逐一明确环七里海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湿地保护权责,推动形成责任明晰的闭环体系。

于是,230处违建被拆除,核心区6.84万亩、缓冲区5.56万亩苇田水面及土地完成流转,49公里环湿地围栏建成,实现核心区全封闭管理……七里海湿地的生态日渐好转。

七里海管委会巡查巡护支队副支队长韩克武介绍,目前,湿地的野生植物已超过160种,且覆盖面积明显增加;鸟类监测共记录到18目51科258种,比治理前增加31种,数量由过去每年的20万只左右逐步增加到现在的近50万只。

汇聚保护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区域性等特点,以法治方式推动生态保护工作,需要系统施策、多方联动。”宁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志介绍说。

循着这样的思路,天津市公安局宁河分局在七里海湿地设立了七里海警务站,45名民辅警采用“人防+技防”方式,对鸟类迁徙地、保育放流区域等开展联合巡查巡护,从快从严从重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

为加强线索收集、分析与处置,宁河区人民检察院成立了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检察工作站,推动建立“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常态化、长效化协作机制,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大对七里海湿地保护力度。

宁河区人民法院成立了环七里海湿地资源保护法庭,积极推进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专业化审判,健全与公安、检察、生态环境等部门执法司法协调联动机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合力。

除此之外,七里海管委会还组建了一支30人的巡护队承担日常巡逻任务,对违法违规建设、破坏湿地资源等违法行为实施全天候网格化巡查。

“汇聚合力,保护七里海的每一寸生态,已成为宁河人的共识。”七里海管委会副主任运向宏表示。

增进群众福祉

为使七里海湿地保护可持续,让辖区群众共享“绿水青山”发展成果,在充分论证并征求法律专家建议基础上,2022年8月,按照国家生态红线管理保护要求,七里海湿地“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优化调整为“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便于更加科学精准地保护,同时为合理开发留出空间。

七里海镇任凤村村民杜乃合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他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与家庭农场,让更多村民积极投入生态保护并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受此影响,一批企业先后在此“落脚”,为和谐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实施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断盘活生态资源存量,赋予生态产业增量,提升生态经济质量,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示范区,让蓝天、碧水、净土的生态颜值与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在这里实现共融。”宁河区委书记白凤祥说。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