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法治网评:人民法院司法救助工作传递民生温度

2024-03-11 10:12:4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王筱青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提到“强化人权和诉讼权利保障”,并再次申明“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这一坚定决心。作为具有保障人权的重要功能和扶危济困的价值承载,人民法院的司法救助工作不仅是一项司法制度,更是为民解急难、为党守民心的民生工程。2024年全国两会胜利开幕,司法救助工作也交出亮眼成绩单,彰显人民法院“民生无小事”和司法为民的赤诚情怀。

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贯彻“应救尽救”“把好事办好”工作理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暖在身边。2023年,全国法院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0467件,决定救助27483件,发放司法救助金8.36亿元,有效发挥了司法救助救急救困的工作职能。202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向社会公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十大司法救助典型案例,全面展现了国家司法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民生关怀。

坚持能动司法,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开展联合救助,救助过程中,各级人民法院构建了联动机制,有效凝聚工作合力,人民法院主动协调检察院同向发力,实现救助效果最大化;创新资金监管方式,在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救助工作中,人民法院与学校、居委会共同构建规范、安全、实用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每一分救助金都用在解决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困难的“刀刃”上。

服务社会治理,坚持“当下救”与“长久助”相结合。秉持“多元救助,合力关爱”理念,人民法院积极延伸职能,与地方民政部门共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建立“资金救助+立体帮扶”多元救助机制,为当事人提供长效保障;注重加强人文关怀,人民法院积极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普法帮教等服务,开展动态跟踪回访,跟进救助对象生产生活、心理恢复情况,切实避免“救后返困、返贫”,延续司法温度。

完善制度保障,提升救助力度。自2014年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试行)》等司法文件,初步实现了对法院系统司法救助工作实体、程序问题的全面规范。地方各级法院结合实际共出台配套细则357件,制度体系日益完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近三年,办理司法救助案件近13万件,救助各类申请人15.8万余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2.89亿元,救助金额同比增长了13.53%。

新征程上,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要求,相信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工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

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