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千古潇洒话东坡

2023-12-28 15:21:08 来源:法治日报社区版 -标准+

李韬

宁静无声的冬夜,我手里正翻着一本《康震讲苏东坡》,当看到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抬头的瞬间,遥望天上云雾遮住的星河,突然感到那里仿佛是时空的归宿。星移斗转,如果时间轴真能拖曳一千年,也许我们真的能看到那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东坡先生了。

关于东坡的著作汗牛充栋,佳作如林。康震老师这本书非“戏说”,非“史料”,而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向人们展示作为朝中大臣、文人学士、地方长官、父亲丈夫、酒徒逐客的真实东坡的通俗读物,描述了东坡的政治功绩和文学业绩,还广泛涉及东坡人生中琐细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平民朋友等。虽然是以东坡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却不完全以岁月为序,在大体上坚持历时性叙事的同时,兼用共时性表达方式,便于读者从各个不同侧面了解东坡,从而获得更加全面、鲜明的印象。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我们今天仍然爱读东坡的作品,喜欢聊东坡的故事,不但没有隔阂,甚至感到亲切,并且觉得他有很多可以让我们学习的地方,充满启发的意义,这正是因为他有超乎个人的普遍性价值,也就是“现代性”,这种精神呼应着不同时代的人类心灵,彼此跨越时空,仍能同情共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东坡当年写给弟弟子由的词,赋予天上明月一种温情,一种超越时空的意义。一千年后,我们每当读到这句,就好像欣赏那一轮明月,不会觉得遥远,依然可以感到他美好又温馨的力量。

大多数宋代文人,没有悄立过白草黄沙中的猎猎北风,青襟上沾染的是江南的杏花烟雨,所以宋词中少有唐风浩荡式的浪漫。但苏东坡身上,却兼有李白旷逸超凡的仙气、杜甫执着坚守的义气,还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的情怀。面对生活的苦难,东坡永远表现出超然旷达的境界。

这种精神曾经鼓舞过我、滋养过我。还记得刚刚从地方大学入伍边境,我曾经在一个海边的小渔村待了将近一年,每年的台风不定时席卷这里,每天枯燥的生活、繁琐的日常,一度让自己处于迷茫和困惑。偶然间,我从单位一只箱子里翻出了东坡的词选集,一本很小的册子,有些词句虽然大学也读过,但那时都没能让我共情。偏偏就是在这个小村子里,我深陷其中,仿佛找到了精神寄托。

我竟突发奇想,苏轼不也到过岭南吗,那时苏轼贬谪,因为当时岭南天气闷热,瘴气横行,朋友们担心苏轼的身体,纷纷写信来安慰他。他却回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残始终不能让苏东坡低头,对生性豁达的苏东坡来说,“此心安处即吾乡”。相较千年前的岭南,现在却已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这里的条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还不如千年前的古人旷达乐观吗?

苏轼在常山金山寺庙故地重游,在面对自己多年前的画像时,他用一首《自题金山画像》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此时距离苏轼离世只剩最后两个月,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他将这首诗作为对自己的“盖棺定论”,高居庙堂的辉煌微不足道,三个饱含血泪的流放之地,却成了苏轼人生最后时刻反思一生的功业所在。

苏轼是一个真正做到“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人,仕途的坎坷,生活的困苦都无法将苏轼打败,他始终带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寻找真、善、美。命运给了苏轼无边的黑暗,他就把自己活成了光。

是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并不圆满,人生总有缺憾,然而当你认真面对自己,面对生活,勇于去爱去承担,你便在生命的局限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心灵——这就是东坡精神的现代意义。

(作者单位: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编辑:蒋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