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张美欣
近年来,吉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吉林女所”)在司法部、吉林省委、省政府、吉林省司法厅的领导下,在规范运行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七二四”戒毒系统工程(即“七型所”“双向延伸”“四种形态”),全省司法戒毒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七二四’戒毒系统工程实现了政治效果、法治效果、社会效果、戒治效果相统一,激励民警、戒毒人员及家属、群众同频共振,实现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成效最大化。”吉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何俊峰说。
以业为基,固本开新,打造“平安所”。落实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六无”目标,规范运行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通过部局示范所复检复核验收,确保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大安全”,实现保安全与抓戒治的融合统一、补短板与固底板的有机结合,扎紧场所“安全带”。以法为纲,公平公正,打造“法治所”。坚持“依法治所”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推动司法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流程标准化、监督制度化、管理系统化。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地落实,启动法治“助推器”。以专为源,高效精准,打造“专业所”。构建四区五中心“四梁八柱”,依托专业化民警队伍,拓展戒毒医疗、教育矫正、心理矫治、康复训练、诊断评估的专业化方法,主业提质增速,迈入高效“快车道”。以技为器,赋能创新,打造“科学所”。充分整合科技与数据资源,建立戒毒人员数据库和戒毒案例数据库,广泛运用体感认知互动、生物智能反馈、脑波训练、虚拟现实高危情景模拟等技术赋能科学戒毒。以智为擎,提档升级,打造“智慧所”。综合运用物联网等技术,优化戒毒智能化资源配置,不断巩固“智慧戒毒”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主导作用,完善“智慧戒毒”体系。建成安防智慧平台,场所连续18年实现“六无”目标,被司法部评为“智慧戒毒所”示范单位,跑出女所发展“加速度”。以严为尺,管理精细,打造“规范所”。突出政治建警,学思践悟锻造铁军,努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民警执法水平,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实战训练,确保队伍规范、管理规范、执法规范、流程规范;在“建警”“育警”“强警”“励警”“惠警”“兴警”工程的基础上打造集“本土化”“常态化”“可持续化”“品牌化”“社会化”于一体的队伍建设新模式,筑牢规范场所“压舱石”。以文为脉,塑形铸魂,打造“文化所”。树立“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文化强所战略,坚持“用文化管场所”“以文化兴场所”,努力用先进的场所文化推动创新发展,文化硬核彰显女所“文化自信”,提升场所文化品位,击响昂扬“奋进鼓”。
吉林女所坚持开门办所,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施戒毒系统工程,实现禁毒戒毒宣传教育向前延伸、衔接帮扶后续照管向后延伸的“双向延伸”。
探索“二六二三一”禁毒宣传“向前延伸”工作架构。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组建“蔚蓝天使普法宣讲团”,建成禁戒毒教育科技展馆,建设吉林省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法治宣教基地、警示教育基地等,多名民警受聘全省高校“法治副校长”;联合民盟吉林省委、团省委、省教育厅等多部门,开展普法宣教活动二百余场;十余部教育题材片登录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线上线下实现“同频共振”。
推进“精准帮扶+合作共建”“向后延伸”走深走实。建成面向场所、社区康复指导站、基层司法所的社会延伸管理平台,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跟踪回访、帮扶照管、延伸指导,实现后续照管无缝对接。开展“大排查大回访”行动,成立“天使之翼”回归者驿站,打造“3+N”衔接帮扶模式,成立所内+所外“家属学校”,建立多家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定期为戒毒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帮扶照管千余人,“双向延伸”工作为社会治理谱写“枫桥蓝”。
吉林女所四种形态硕果累累。助力“个十百千”工程建设,12348法网上线案例近百篇,完成案例深化应用项目有声读物160余期;3项课题被司法部立项;20余部原创作品获省部级奖励,原创歌曲《蔚蓝》获评全国司法行政优秀歌曲、《煦风》获吉林省新媒体金奖;多项目获全国政法系统创新案例,三次登上国家会议中心领奖台;“七二四”工作经验得到多位省级领导批示和肯定。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吉林女所厉兵秣马,厚积薄发,与时代和声,与未来共振,绘就新时代司法行政戒毒事业发展壮丽画卷。”何俊峰说。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