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金顺 见习记者 哈建伟
陕西省渭南市,自古就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之说,是名副其实的“陕西粮仓”。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渭南众多的“金字招牌”,富平柿饼和山羊奶、白水苹果、蒲城酥梨、韩城大红袍花椒、大荔冬枣、澄城樱桃、临渭葡萄、潼关软籽石榴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近年来,渭南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亮点纷呈,截至目前,九大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239.54亿元。在实现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渭南市坚持标准引领,安全先行,质量管控,推动农牧业、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品质量管控

图为华山牧奶产品生产车间
“生奶从牧场运输到工厂只需两个小时,巴氏奶杀完菌后很快就能上市,24小时之内产品就能送到省内消费者的手上。”中垦华山牧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锐说道。
据黄锐介绍。2017年,华山牧乳业入驻渭南正式投产后,率先提出鲜活概念,并成为当地首家实现了75℃巴氏杀菌工艺的乳企。该工艺不仅达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产出牛奶各种活性物质成分均超过欧盟标准。
据了解,目前华山牧牧场奶牛存栏1万头,养殖规模位居陕西全省第二,日产鲜奶190吨,年产生鲜乳7万吨。
为加强质量管控,该公司先后完成质量安全管理体系、HACCP、GMP、职业健康、环境、能源6个体系认证审核。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2023年,还建立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国家实验室体系,保障提升产品质量。
“目前,华山牧乳业通过了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鲜牛乳有机产品认证,实现了生鲜乳生产的全程质量追溯。各类生产指标和生鲜乳菌落总数、体细胞数、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质量指标全面优于欧美等国际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黄锐说道。
全面提升安全监管
今年初,北京健康院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荔食品基地在棚内投放虾苗后,经过120天的管理,目前平均每棚单产已达250公斤。大荔县水产站站长郗成军表示,将继续在全县推广智慧水产养殖,在生产环节实现自动投料、水质自动分析、自动增氧,后期还可以对投苗量等数据进行分析,指导养殖优化。
举锸如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跃入釜。《郑白渠歌》中的景象,在两千多年后,成为渭南“化碱为宝”的生动写照。由于渭南盐碱地大量分布,曾严重阻碍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科学水产养殖,实现了“以水压碱、以鱼降盐、稳产保供、增加效益”的目标。如今的大荔县,盐碱地渔业开发利用(包括盐碱地池塘精养面积)约3.7万亩,投放鱼种7500吨,年水产品产出2.87万吨,渔业总产值4.45亿元。以前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成为了水产丰富的聚宝盆。
在实现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大荔县还加强监管,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对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和分散养殖户进行常年的药残抽检。此外,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推广农渔生态种养等生态养殖模式,推动全县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当前,大荔县已有6家企业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3个盐碱地养殖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罗非鱼、淡水白鲳、南美白对虾等6个养殖品种被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无公害生产面积达624.03公顷,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无公害水产品4000余吨。
坚持标准引领生产

图为大荔县小坡村冬枣种植大棚
“我们这里的大枣皮薄肉厚、香脆可口,远销国内各地。”冬枣种植户程红蕊说道。
大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安仁镇小坡村,于2013年开始建设,园区核心区占地1.5万亩。园区内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散发着冬枣的清香。作为“中国枣乡”的大荔县,多年来冬枣种植产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22年“大荔冬枣”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59.02亿元,进入全国前10位。
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大荔县冬枣产业坚持标准引领生产,先后参与制定了《陕西省冬枣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出台实施《冬枣标准十条》,为冬枣育苗、栽植、生产管理、储存运输和产品分级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2016年园区获得全省首家冬枣有机认证,目前标准化技术推广区1.2万亩。对全县冬枣种植区和交易市场定期检测、精准识别,将产品产地、生产监管、销售去向等各环节信息纳入其中,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对使用违禁药品的冬枣园强制封园,并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组建冬枣质量安全联合执法大队,建立了县镇村组四级监管网络,加强冬枣质量安全联合巡查执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王瑞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