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海岛草菊花

2023-04-21 20:25:55 来源:法治日报社区版
分享:
-标准+

黄喜祖

老家,就是与宝岛台湾仅一水之隔的闽南海岛上的一个小村庄。

“浪花跳,野花香,鸟儿叫”……因为靠海,小村庄也有可人之处。正是乡村的四季风景,因而也无不成就了我孩提时代一段美妙之时光。

尤其是每年一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在家乡田埂上、道路旁或者荒坡上,到处都生长着一种开着橘黄色花朵、气味很难闻的野花,乡亲们都称它为“臭菊”,这种土里土气的花儿,却成为一道颇受农家人喜爱的独特风景。

从外观上看,草菊花的叶子长得与盆栽菊花的叶子毫无二致;花朵也跟盆栽的万寿菊那样大小。总之,草菊花无论从枝干、叶子,或是花朵的外形长相,都称得上是菊花无疑。它一般在仲春时节抽枝生长,先是拼命地抽发枝干,随即便长出嫩绿色的叶片来,而后随着时令的更替,叶片就慢慢地由嫩绿变为青绿,再变为墨绿;枝干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粗糙黑褐。一到仲秋百花肃杀之时,却是它开花的旺盛季节,漫山遍野尽是随风摇曳着“黄金甲”并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气味。此时,也正是草菊花生命的鼎盛时光。

老一辈人讲,就是草菊花的这种特殊气味,才使得成群结队的蚊子退避三舍。因此,海岛上的农家人,在傍晚时分,蚊子出来猖獗之时,采摘几枝草菊花放在屋子里,即可免遭蚊虫叮咬之苦。

草菊花由于耐旱,易种易活,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长势茂盛得像灌木丛。据乡亲们口口相传,新中国成立前东南沿海一带的风沙口,“沙虎”肆虐,曾经有十多座村庄、千万亩良田就葬送在“沙虎”之口中;东南海边一带的许多乡亲因此患上眼疾,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外乞讨。

为了阻挡风沙害,诸如蓝投、沙棘、草菊等耐旱又易种易活的植物,就被人们用来作为卫护庄稼免受“沙虎”肆虐的当家品种。

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带领海岛军民种植木麻黄,捆住了“沙虎”,那些曾经的阻拦风沙的植物逐渐淡出“江湖”。可是,草菊花却没有因此而被淘汰出局,始终为海岛人情有独钟。乡亲们依然在庄稼地周遭种植一些草菊,一是劳作时免受蚊虫叮咬,二来可以物尽其用沤做肥料,肥沃土地。我想,就是因为草菊那种与众不同的本领吧。

用物之长,是百姓在与自然灾害的搏击之中所得出的实践经验。正是草菊花有如此之“特长”,才得以让农家人所赏识,不至于泯没于茫茫草海之中。

诚然,草菊花并非入得那些庭院的美丽花卉,它永远就那么固守在田野之中,永驻于寻常之农人耕种的田园边沿。也许,只是农家才会记住它的好处与用处,而不会被那些养花人相中,得种花人的欣赏,但它难能可贵之处也在于,尽管在这“天苍苍,野茫茫”之地,依然无怨无悔,依然随着时令而展示自己生命力的顽强,依然不畏“一岁一枯荣”的短暂生命轮回,执着一份纯真,构画一幅图景,挥洒一阵浓郁,默默无闻地奉献给它脚下的这片热土;在它那短暂的生命旅途中,仿佛有着一场宏大的邀约,邀请它书写出时不我待之生命乐章,一片春之盎然!

由物之于人,我想,做人只要对他人有益处,有用处,价值也就在其中了,尽管它并非如“桃之夭夭”那样抢眼,也不比上杨柳那样婀娜,也能获得人们对你的厚爱与器重。

物尽天华皆是宝,人间草木无枉生。草菊,由于实实在在的生态价值,因此人们不把它当作无用之物,一如既往继续将其留住它,并且钟情它、喜爱它,让其继续延展着它的生态使命。这不就是草菊的价值所在吗?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蒋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