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天津检察充分激发公益诉讼治理效能

2022-10-27 19:06:5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驰

见习记者 范瑞恒

通讯员 丛丽

“现在水清了,臭味没了,鸭子也可以欢快地下河游泳了。”站在天津市宁河区桥北街道北湖村村头河道边,刘大姐开心地向回访的宁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彤等人说起这里的变化。

几个月前,这里还臭气熏天,引得村民抱怨连连。宁河区检察院依法履职,督促相关单位对受污染的河道进行治理。这是天津检察机关激发公益诉讼效能的一个缩影。

2017年7月,天津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正式开展。从那时起,天津检察机关聚焦群众身边事,回应公众诉求,努力探索与发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小案件关乎大民生

位于河西区解放南路附近的卫津河公园,是居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公园中间一汪湖水清澈见底,岸边的花木、湖中的游鱼使人流连忘返。

这里也曾有尴尬的过去。今年4月,河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莉在工作中发现,上述公园内的木桥出现多处缺失、断裂,存在群众失足踏空的安全隐患。

为此,河西区检察院向对公园设施负有监督检查与维护管理职责的行政单位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进行修缮并加强巡查监管,排除安全隐患。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单位对破损桥面进行维修处理,表示将加强巡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维护。

5月,桥面破损处修复完成。

“通过检察公益诉讼,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温暖了民心。”看到居民漫步其中安心观赏美景,李莉的内心踏实多了。

河西区检察院检察长闫秀锁认为:“木板虽小,却关乎人民群众‘脚下的安全’。”

静海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存在部分公园、广场进出口仅能步行通过、多个入口被铁链封锁等问题,该院遂向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推动实现“有爱无碍”,让残障人士放心出门。

科技助力提质增效

2021年初,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在胡家园街道三川桥村京山线北侧,有占地面积约30亩的农用耕地变成了废品收购站。院内废铁片、报废共享单车等垃圾堆积如山。

耕地保护,刻不容缓。滨海新区检察院随即对此展开调查。由于涉案地块位置偏僻且面积较大,在取证过程中,滨海新区检察院利用无人机高空广角取证,进行二维建模,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涉案地块全貌。

该院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了诉前检察建议,并就本案召开联席工作会,督促其整改落实。

同年8月底,滨海新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丁楠再次来到三川桥村对办案效果进行“回头看”时,被占用的农用地已恢复耕地状态。

科技助检的战斗力已结硕果,南开区人民检察院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联合为窨井盖装上“智慧大脑”,极大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东丽区人民检察院与区网格化管理中心会签协作实施意见,构建“网格+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插上“大数据”翅膀;天津市人民检察院运用智慧检察官平台线索推送模块,及时发现案件线索,提高办案时效……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今年10月14日,《天津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观察员工作办法(试行)》正式印发,其目的是规范与促进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扩大公益诉讼检察社会知晓度与参与率,拓宽公益诉讼线索渠道,形成对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合力。

天津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王子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公益诉讼观察员的加入,让我们不仅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还有了更强的‘外脑’,办案也更有信心与底气。”

此前,天津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检察机制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天津市检察院印发《天津市检察机关关于建立公益诉讼办案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为天津检察机关内部加强协作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建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基层检察院联系点工作机制,成立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同时,天津检察机关推动跨区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先后与其他兄弟省份单位共同签署《关于建立环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大运河沿线八省(直辖市)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跨区域管辖协作意见》等多项文件,为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环渤海综合治理大局贡献检察力量。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天津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金小慧介绍,近年来,天津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为民办实事 破解老大难”等专项监督活动,重点围绕相关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

编辑:蒋起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