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靶向攻坚打通基层工作减负瓶颈

2022-09-30 15:51:24 来源:法治日报·社区版 作者: -标准+

□ 李宇环


基层形式主义弊病非一日之寒,文山会海、多头督查、重复检查、接龙打卡、过度留痕等问题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许多基层减负措施没有从根源出发解决问题,只有划清了工作事务的界、控住了机制设置的权、按住了索要证明的手,才能真正做到既为基层减负,又为群众办事。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准聚焦重点问题,“一竿子插到底”,将基层减负不断向更纵深推进。

减轻事务性负担,靶向解决村级组织权限小责任大的问题。多头报表、重复报表、各类台账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四川省彭州市在调研基层减负工作时发现50%的村干部在问卷调查中反映“多头重复向基层要表格问题突出”,还有的地方通过“责任状”的方式向下分解任务传导压力,导致村级为上级“背锅”的情况时有发生。“责任状”本无错,它是上级向下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中,村级组织几乎事事要签订责任书,却受限于资源或权限根本无法落实,最后成为上级向下卸责的途径。《意见》明确提出“不得将村级组织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事务的责任主体”,同时探索以清单等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运用市场化手段及信息技术创新村级组织工作方式,并将村民满意而不是各类报表数据和留痕截图作为村级组织是否落实工作的依据。可以看出《意见》从定责到履责再到考核评价都作出了系统规定,为村级组织长期面临的权小责大的困境提供了全过程方案。

整治工作机制和挂牌乱象,靶向解决村级组织被动应付、机构空转的问题。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专项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效仿河湖长制做法,跟风设“长”,如林长、路长、田长、塘长、巡查长等,到村一级就让村干部担任专管员,没有相应的配套经费却有考核要求。村干部精力有限,最后要么是疲于应付,要么只能作假,有名无实。除此之外,严重困扰基层干部群众的还有“多、杂、乱”的挂牌问题。不少地方村委会门口挂着各类“中心”“工作室”“协会”“服务站”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机构牌子,除此之外还有制度牌、宣传牌等名目繁杂的牌子。安徽歙县在集中整治乡镇村居挂牌乱象时,共清理村居不规范挂牌4400块、各类不规范上墙制度牌2923块。挂牌初衷是为了标识告知,方便群众办事,但“一个村委百块牌,仨俩干部撑场面”的境况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每块牌子对应一项职能,在村两委人手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对;“牌子”多同时也意味着检查多、考核多、担责多,无形中增加了基层干部的管理压力。村组织“挂牌乱象”背后实际折射的是下级被动应付上级“行政指令”的工作任务,现实中存在大量空转现象。《意见》提出从严控制党政群机构设立村级工作机制、整合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办公场所、规范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目的就是从规范工作机制和机构牌子开始,铲除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牌子减下来,服务提上去,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老百姓多办实事上,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改进基层“万能章”,靶向解决村级组织证明泛滥低效服务问题。近年来,各类报道中提到的“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夫妻分居”“证明我还活着”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屡见不鲜。尽管社区最熟悉和了解居民的基本信息,但还有很多证明,例如婚姻登记情况完全可以通过民政系统查询到群众的婚姻基本信息,不需要再通过社区。据统计,有的基层组织一年开具的证明超过2000份,常年“人少事多”的村委会“盖章盖到手软”,对有些证明村组织既没有精力更没有权限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开具的证明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想而知。村组织的公章之所以变成了“万能章”,根源在于相关部门的“避责心态”,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最后导致最基层的村组织负担加重,老百姓也“跑断了腿”。《意见》提出要最大限度减少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并对村级组织出具证明的程序、依据等作了相应规定,精准施策村组织“万能章”问题,从基础上解决群众“跑断腿、累断肠”的低效服务难题,真正让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松绑减负。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编辑:梁成栋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