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老碾盘

2021-08-27 14:48:08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曹吉锋

我的家乡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坐落在孕育了红嫂精神的沂蒙山。上世纪80年代,人们一年的收入不过百八十块,对食物也格外地珍惜。碾是沂蒙山区农村很普通的一种加工粮食的工具,基本上每个村庄都有四五盘碾,散落在房前屋后。小麦、玉米、地瓜要变成面粉,必须要经过碾压粉碎,这是一道迈不过的坎。

我记忆中的那盘老碾矗立在老家大门口不远处的一个角落里,东边堆着几个庄稼垛,西边挨着引水沟渠,南边贴着村小学的围墙,北边临着上下学的村间小道。老碾主要是由碾盘、碾磙、碾架、碾柱和底座等几部分构成的。四五块大石头堆砌成的固定底座,将直径两米的碾盘支撑在一米左右的高度。碾盘的中心有一个碗口大的洞,用于装木质碾柱,巨大的碾磙以碾柱为中心来回转动。

倒上粮食,插上碾棍,推动碾磙,于是,嘎吱嘎吱声响起,从天刚蒙蒙亮就开始,到了太阳落山才会告一段落,有时晚上打着灯笼、照着手电筒还要继续一阵子,直到深夜才停歇。这种声音,在当时听起来更像是一首轻松欢快的协奏曲,因为它唱出了那个年代人们对温饱感觉的渴望、对生活的期待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小时候,帮母亲推碾是家常便饭。小麦、玉米、花生、地瓜、黄豆、高粱、谷子……母亲把需要加工的粮食倒在碾盘上,然后用笤帚把分量适中的粮食扫到碾磙中间,其余的堆在碾盘的边缘,然后她推着一根碾棍,我推着另一根碾棍,我们娘俩儿就开始推碾了。母亲时不时用笤帚把粮食堆成流线型或铺成平面状,让粮食颗粒在重压下均匀碾碎。碾完的粮食会被加工成馒头、煎饼、锅贴、米粥等等。除了粮食,冬天来临时老碾磙还常用来碾煤场。那时候沂蒙山区农村的主要取暖工具是煤球炉。为了省钱,大家买来的都是煤块,必须碾成粉才能做煤球。每家每户碾完煤块后,都会记得用水冲刷干净,方便后来的乡亲们使用。

说实话,推碾是一件挺无聊的事情,特别是对处在活泼好动年龄的我来讲,往往是耐不住寂寞的。一圈一圈地走,一圈一圈地转,周围的景物都在眼睛里重复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看到旁边的小伙伴在玩丢沙包、打拐、跳绳等游戏,我禁不住心猿意马起来,脚步也慢下来,耽误了推碾,常常招来母亲轻声的呵斥。在我们推碾的时候,旁边等着碾东西的婶子大娘们也会过来帮忙推,我则趁机跟小伙伴们疯上一阵子。

后来,村里办起了磨面坊,有了电磨,把整袋的粮食倒进机器凹槽,在刺耳的轰鸣声中,几分钟就加工好了。老碾也逐渐受到了冷落,除了一些仍然对老碾怀有特殊感情的中老年妇女,加工少量的粮食还去推碾外,大姑娘小媳妇们娇嫩的手根本不会再去触碰老碾了。

长大后,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小山村,读书、工作、成家立业,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到老家,却待不上几天,热乎劲都没有过,又要开启新的行程。每次经过老碾盘的时候,我的内心都禁不住有些难过。这里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繁华和热闹,在夕阳的映照下,它孤零零地蜷缩在角落里,就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没有了年轻时候的神采飞扬,在默默地等待着老去的那一天。但是,我想村庄里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为老碾盘留下一个位置,因为它转动着老少几辈人的历史沧桑,转动着乡亲们的快乐忧愁,也转动着左邻右舍的光阴故事。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

编辑:梁成栋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