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城市群一体化快速发展,新型轨道交通行业蓝海在望?

2021-06-28 15:06:56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菲 -标准+

新华财经合肥6月27日电(记者王菲)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城市群、都市圈等正成为承载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与之相适应,打造“一小时通勤圈”,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也成为各地政府“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热词。

面对交通强国战略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速的叠加红利,轨道交通行业是否“蓝海”在望?行业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又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为4351.7公里,累计投资接近3万亿。”中国轨道交通协会执行副主任仲建华说,轨道交通的修建主要集中在四个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到去年年底,中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969公里,年均新增运营线路长度为870.3公里,创历史新高。

仲建华说,虽然我国新型轨道交通发展迅猛,但从国外新型轨道交通占比49%这一数据来看,我国的新型轨道交通所占的比例仅为18.5%。说明我国新型轨道交通领域潜力很大,市场前景看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轨道交通在技术研发、规划设计、产品制造等全链条都具备很好的条件,为发展新型轨道交通提供坚实的保障。新型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推动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和优化升级。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中铁合肥新型轨道交通和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据悉这个项目也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在长三角地区的首个新型轨道交通研发制造基地。

“中国中铁瞄准国家战略需要加强轨道交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更加智能、安全、舒适、经济、绿色的轨道交通,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于腾群说。

据悉,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中国中铁通过科研攻关,目前已经研发形成了悬挂式、中低速磁悬浮、氢能源地板有轨电车等五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并实现了悬挂式和磁悬浮等交通系统的市场推广和项目落地。

“城市轨道交通迈入网络时代,合肥市轨道交通运行里程达到115公里,建设总长度达到170.9公里,单日线网客流最高达到114.6万人次。”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说,轨道建设与产业发展空间广阔,面对发展机遇,合肥市与包括中国中铁在内的行业企业展开全面合作,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与新型轨道交通产业深度融合。

面对行业风口,各地政府和企业也在加快产业布局。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计划建成铁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城市快速路5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500公里,实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年均增长45%左右。重点打造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轨道交通维修保养,轨道交通整车更新制造三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仲建华认为,当前我国新型轨道交通虽然发展很快,但还存在网络一体化的程度不高、核心装备自主能力不强、轨道交通建设制式结构单一等“短板”。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逐步从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发展转变,多制式协调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轨道交通向质量效益转变提升的过程,也给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带来潜在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说,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围绕它的空间体系,总体思路是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向区域客运城市化、客运走廊网络化发展。

“多层级轨道交通重构大湾区时空联系格局,为今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按照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的空间布局,整体完善轨道交通的目标,整体上要有近八千亿元到一万亿元的投资额。”杜彦良说。

“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建设重构空间格局的同时,催生巨大的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市场。快速化、绿色化、网络化、协同化、智能化、韧性化成为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方向。

江西省以轨道交通为牵引,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带动新材料智能制造以及相关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培育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生态。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斌教授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学校开展稀土永磁悬浮和轨道交通相融合的技术研发,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于稀土永磁具有无连接、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特性,未来在发电、齿轮、弹簧、轴承以及传动机构方面都会有巨大的发展。从产业化的前景来看,将会形成具有万亿级产业的产业规模。

受访专家表示,推动交通与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度融合,围绕快速化、绿色化、网络化、协同化、智能化、韧性化的新趋势,“交通+”产业布局,将成为引领未来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编辑:买园园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