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走进那片毛竹林

2021-06-17 15:55:03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罗本森

我老家屋背后是座大山,山中有片毛竹林。青的叶、绿的杆,点缀着高山大岭,远望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近看似一道绿色的屏障。一根根竹子粗壮挺拔得如年轻有力的小伙子,轻盈细小的若亭亭玉立的少女。

小时候,我们喜欢往竹林里钻,或是打柴割草,或是揪藤斩芒,或是放鸡牧牛,或是掘薯挖药……这里成了寻食的生活宝库。那时,我才四五岁,还不懂多少事,只觉得肚子老是饿。父亲上山挖山薯、采野菜,我也常跟在后面打下手。久而久之,我熟络了进出山路,常常独自闯荡。最快乐的是春天,一场雨后,一根根春笋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蓬蓬勃勃,探出了黄花花的小脑袋,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向大地展示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这时,我们上山挖几条竹笋回来,剥去外壳,切片煮熟置清水泡浸。次日便炒或用酸菜煲,成为一道菜,脆口鲜甜,味道好极了。那个年代,缺肉少油,初吃几餐还可以,多吃弄得咕肠噜肚,见笋色变。难怪乡亲们有“吃一餐笋,刮三日油”的说法。但无可奈何,还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吃,搞得孩童时对竹笋又爱又恨。偶有几次,父亲买来一小块肥猪肉,切成风能吹走的薄片,爆炒竹笋,其味道大不一样,大快朵颐也觉得没搜肠刮肚。要是用腊肉炒更是一绝,腊肉的咸香渗入到清爽的水竹笋当中,咸与淡,陈与新,混合在一起,诠释出甜而香的滋味。吃后思念绵锦,回味无穷。

倒是爷爷给我讲了故事,说古代有个人叫孟宗,他的母亲很爱吃笋,有年冬天,孟宗在竹林里寻觅不到笋就忍不住哀叹,竹笋被他感动,便长出来了,孟宗得以用竹笋奉母,于是便有个孟宗孝笋的传说。当时年小,不谙世事,不知道竹笋奉母的内涵。只感到竹笋是一道好菜,也是一条发财门路。当年父亲靠卖毛竹补贴家用,为我上学筹备学费、生活费。

竹林里挖笋、大铁锅里煮笋、砍竹卖钱……所有的一切,都是往日的记忆。时至今日,再走进这片竹林,却是另一番神奇的景象。漫山遍野的竹海变成了“车间”,村民们用它生产“竹筒酒”。没有烟火,不冒蒸汽,可一筒筒绿酒相续酿造出来,堪称奇妙。他们选择较嫩的生长竹,往竹节里注入一斤多的基酒,让酒在竹子继续生长中开始二次酿造,通过竹的呼吸,经竹叶、竹竿吸入进行纯化。经一年的时间,砍竹截成“竹筒酒”,绿竹成了原生态酒瓶,贴上商标便走入市场。这种活竹陈酿的酒,色清纯透明,黄若琥珀,澄似碧玉。喝起来口感柔润、甘甜芳香、清凉丝丝,让人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文友送我一首诗:“破竹倾芳液,杯斟琥珀光。虚心君子气,满中碧岑香。露湿凌云竿,岚润绝碧房。种山三万座,浇净客愁肠。”读来情景交融、生动有趣,禁不住为新兴原生态养生保健酒而喝彩。

竹林,还是这片竹林,前世今生总是如此辉煌。过去以菜肴为人果腹充饥,以原竹为人提供油盐钱。现在以绿色食品满足人们的舌尖,乃至为山区扶贫开发、振兴乡村贡献青春。怎不叫我为之忆旧抚今,心潮激荡,思绪绵绵!

(作者单位:广东省信宜市委政法委)

编辑:蒋起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