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红军长征记》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021-06-01 20:32:36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范京川

著名作家丁玲主编的《红军长征记》是亲历长征的将士征文汇编而成,“所有执笔者多半是向来不懂得所谓写文章,以及在枪林弹雨中学会作文字的人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一部《红军长征记》,也是一部红军长征史,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由于受“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长征由此开始。红军建立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固然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正确抉择,但长征初期作战并不顺利,“左”倾教条主义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董必武在《出发前》一文中就有疑问,“红军主力向什么地方移转呢?经过些什么地方呢?路有多远呢?”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领导地位,尔后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万里长征从头越。

官兵平等,反对官僚主义。《彭军团长炮攻大来圩》一文中的彭德怀,“一个半旧的牙刷,插在皮包外面,半新不旧的军用皮包挂在左肩下,右肩下还挂着望远镜,背上背着一个半旧的斗篷”,与普通战士着装几无差异。“朱总司令,见了我们战士,是笑眯眯地谈问着抢渡的经过、现在渡河的情形与每次时间快慢”。朱德主动提出来给大家炒猪肚子吃,“我很会炒肚子的,以后你们找到肚子,准备点辣椒,我再来帮助你们炒吧”。红军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平等待人、随和接物,与普通一兵同吃、同穿、同住、同行,这样的干部战士紧紧拧成一股绳,何谈不能翻越雪山,跨过草地!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最大公约数。红军充分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主张,长征因而被誉为“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经过彝族聚居区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歃血结盟的佳话流传至今。“发布保护藏民的布告,在藏民田里插了保护牌,责令一切部队不得任意侵犯”,谱写出“熬盐迎亲人”的动人故事。当地藏族群众“甚至有全家都来为红军运粮者”,“人民的红军,到处都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凝聚成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除此以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洋溢长征始终,西方学者甚至称长征是“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晚间坐在洋房子里,烧着白炭,靠在摇椅上,看土豪家拿来的书报”,《遵义日记》里的生活片段,令人捧腹。李富春笔下的《夜行军》,“大家在行军一路走一路谈,上下古今的乱谈,也忘记疲倦,也忘记骑马,总而言之,是徒步吹牛皮”,革命者积极向上的形象跃然纸上。红军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仍然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和开朗自信的乐观情怀,“红色战士呱呱叫,万里长征不辞劳”“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长征岂有不胜之理?红军岂有不胜之理?中国共产党必然能!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

编辑:梁成栋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