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 打造外来务工人员“温馨港湾”

2025-09-24 14:57:3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张秀 陈倩

图为今年8月,乌苏市公安局西城区街道派出所民警联合社区志愿者来到“建设者之家”普法。

一个个醒目的招牌,一栋栋整洁的宿舍,一排排晾晒的衣物……这是9月11日,记者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建设者之家”看到的场景。

这个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最多可容纳3500人的场所正在成为乌苏市外来务工者安居的港湾。

2024年6月,乌苏市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枢纽,以“建设者之家”为载体,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科技赋能,针对流动人口管理,探索出一条“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新路径。

“以前在工地住,洗澡要排队、衣服没处晾,现在有了一个像样的‘家’。”外来务工人员周小军和一名工友以每月300元的价格合租了一套宿舍。

除了低廉的价格外,配套的服务也让周小军十分满意。

24小时热水随时有,洗衣房免费使用,阅览室提供各类书籍。夜市一条街、“暖心共享屋”、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功能区划分明晰,为工友们提供“安居+”服务。

“建设者之家”结合住户需求,从细微处着手,保障居住环境整洁;定期检查维修水电设施,确保住户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人社、司法等部门到‘建设者之家’现场办业务,工人社保参保、合同纠纷调解现场办,减少办事成本;工会、文旅部门经常到这里组织活动,外来务工人员归属感增强,团队更稳定。”某企业负责人顾子秋也住在“建设者之家”,他对这里很满意:“工友们头疼脑热都能就地医治,降低了企业员工流失率和误工风险。”

“建设者之家”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治理工程。

由于工友们在不同的项目工地务工,工作时间、作息不同,乌苏市奎河街道金穗园社区创新“错时+延时”服务机制,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及志愿者错时入户,开展走访。今年以来,走访外来务工人员家庭1000余次,收集并解决诉求50余件。

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增强就业竞争力,奎河街道党工委联合辖区企业、培训机构开设“技能课堂”。目前,已有100余人参加培训。

流动人口聚集区常有劳资纠纷等问题。

7月11日,社区干部走访时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黄福乐等3人在某项目务工后,被拖欠3.9万元劳务费。“工程方让找施工方,施工方让找工程方,来回踢皮球。”黄福乐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

社区干部第一时间联系乌苏市综治中心。在综治中心的协调下,3人顺利拿到被拖欠的劳务费。

今年6月,乌苏市综治中心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力量,建立“建设者之家”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实现纠纷“当场受理、当场化解”。截至目前,共化解矛盾纠纷16件,化解率达100%。

此外,为精准对接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需求,有效提升劳动者的维权能力,乌苏市委政法委联合司法局、法学会等单位,不定期走进“建设者之家”,开展普法宣传及法律援助活动。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综治中心+建设者之家’融合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延伸服务触角,让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都能找到归属感,获得幸福感。”乌苏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温海涛说。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