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宁夏38件政府立法项目全部如期完成

2023-12-22 11:20:30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聚焦重点领域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宁夏38件政府立法项目全部如期完成

□ 本报记者 申东

实现良法善治,关键在于围绕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立法。今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围绕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优先、民生保障、民族宗教等重点领域立法,共安排立法项目38件,截至目前已全部按计划完成,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科学立法护航重点产业

今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宁夏人大第十三届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思明做起草说明时说,2012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根据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实施产业振兴战略部署,自治区政府将《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修订纳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依法保障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立法围绕推动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技术协同创新、人才支撑、财政金融支持以及品牌宣传推广、对外交流合作等作出规定,完善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措施。

在法治的引领保障下,曾经的荒滩、戈壁已经建设成为58.3万亩葡萄园,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每年年产葡萄酒1.38亿瓶,居全国酒庄酒产量第一位,综合产值达到342.7亿元,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全区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紫色名片”。

9月23日,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自11月1日起施行。这是宁夏第一部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地方性法规,填补了宁夏乡村振兴领域地方立法的空白。

“我们一方面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另一方面又注重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根据实际需要补充、细化、完善上位法有关规定,破解乡村振兴工作的痛点堵点问题,为宁夏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自治区司法厅立法二局副局长杨蕾说。

开门立法汇聚源头活水

如何让每部法规规章都“装满”民意?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得到答案。

“建议由瓶装燃气经营企业及时、安全地向燃气用户配送瓶装燃气,并且能帮助用户现场接装好,最大程度确保燃气安全”“建议将燃气安全知识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的宁夏辅德律师事务所在燃气管理条例修订过程中,向自治区司法厅提出了修改建议。

“真没想到,提的6条建议全部被吸收采纳,我们也能为政府立法贡献一份力量。”宁夏辅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艳宁自豪地说。

今年以来,宁夏不断探索创新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工作机制,基层立法联系点也从12个扩增至15个,同时,依托各县(区)司法所确定245名立法信息联络员,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在立法项目征集、立法调研、立法宣传贯彻过程中,畅通“开门立法”渠道,汇聚源头活水。

“每个立法项目,都严格遵循‘三个必须’,即召开专家论证会议、深入开展立法调研、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目的就是要做到群众期盼什么,立法就跟进什么。”自治区司法厅立法一局局长刘连喜告诉记者。

优化机制提升立法质量

立法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实现高质量立法的关键,是规范和保障立法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基础。

“政府立法工作规定明确了起草单位应当成立起草小组、制定起草工作方案,明确起草任务、进度和责任。针对实践中委托起草存在的问题,规定起草单位要对立法草案质量负责,指派熟悉业务人员全程参与、监督指导起草的要求,防止起草单位‘一托了之’导致立法草案起草质量不高,进而影响立法进程和整体立法质量。”6月2日,自治区司法厅立法二局局长包晓荣向媒体全面解读了今年施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规定》。

这也是宁夏第一部“管政府立法之法”,重点解决政府立法工作中存在的立项标准不明确、起草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审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出台政府立法工作规定,旨在全链条规范立项、起草、审查、备案、后评估等政府立法各环节工作。

“我们在立法过程中首当其冲就是要吃透国家法律政策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解决实践中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范的问题,不断提高立法的针对性、精准度和实效性。”自治区司法厅立法一局一级主任科员李琴宝告诉记者。


编辑:周芬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