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年跑出惊人“加速度”

2023-11-10 14:30:20 来源: 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年跑出惊人“加速度”

贡献三百零二项制度创新成果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 本报记者 万静

11月6日,由商务部主办的“投资中国年”自贸试验区专场投资促进活动,在第六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举办地——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活动期间,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司发布题为《中国自贸试验区在促进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南南合作中的作用》的研究报告,这是国际组织首次围绕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布专题研究报告,彰显出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这份研究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自贸试验区10年建设成就,指出自贸试验区是中国独特的创举,深化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广泛的经济联系,更为发展中国家谋求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长期研究全球化和贸易发展的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司司长柯睿智表示,进博会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在促进开放以及推动建立公平贸易体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司经济事务官员王大为认为,通过“双城双园”在产业园区之间的合作,扩大中国与东盟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之间的产业合作,在自贸试验区了一些比较有益的探索。

该研究报告提出,中国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对接国际最高标准、注重可复制的改革为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采用分阶段渐进的方式,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扩大服务业和数字产业等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自贸试验区依托制度创新红利,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在今年上半年贡献了全国超过18%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油气、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资租赁等一批领先的产业集群。

在国际组织发布自贸试验区研究报告的同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也在当天活动现场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发展报告(2013-2023)》。

自2013年8月我国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以来,10年时间已先后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从区域布局看,由沿海向内陆和沿边梯度推进的建设格局加快形成。21个自贸试验区涉及21个省份的51个城市和海南岛全岛,从东部沿海到内陆、沿边地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从政策制度体系看,建设方案与专项政策相结合的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已在国家层面印发21个自贸试验区的28个总体方案、深化方案、全面深化方案。10年来,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向国家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促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10年来,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头雁”效应,打造了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跑出惊艳世界的“加速度”。自贸试验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政府管理改革,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账户等一批开创性举措。

作为我国设立的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方面的重要举措,就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便利化制度,即按照“一个平台、一次递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建设理念,让国际贸易中的买家、卖家、船方、代理等各方,在一个窗口提交全部进出口、转运等资料和单证。

在不断改进优化流程、提高数字化国际化建设水平之后,上海“单一窗口”制度现已建成16大功能板块、66项特色应用,覆盖口岸通关作业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与22个部门实现对接,服务企业超60万家。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10年发展历程,充分彰显了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蓬勃活力、中国经济的澎湃动力。”他向全球优秀企业发出诚挚邀请,中国自贸试验区是创新高地也是投资沃土,欢迎选择中国自贸试验区、选择上海自贸试验区,共享中国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其实,中国自贸区的作用远远超出贸易和投资促进的范畴,还涉及各种政策层面,例如政府职能和服务、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开放、技术发展和绿色城市发展。因此,制度创新被定义为自贸区建设的精髓。


编辑:周芬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