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立昊洋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订单式培养专题工作会议举行。与会人员围绕“订单需求调研机制”“国际化师资引进”“校企联合招生”等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细化订单需求调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建议。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任务,学校要以“精准对接、协同育人”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订单式培养新模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他强调,面向中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任务,学校需立足区位优势,深化与中亚地区的法治交流合作,以订单式培养为抓手,精准对接国际组织、涉外企业、法律服务机构及政府部门需求,打造兼具中国法治立场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院长刘亚军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优化等方面提出具体调整方案。他表示,要重点突出“外语+法律+国际经贸”复合型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实习、国际交流等机制,打造“定制化”人才培养链条。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