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覃珩
深入开展法学研究、法治实践,参与制定《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高质量完成中国法学会委托的《法学法律专家服务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合作规则协同研究》等部级重点课题研究;支持配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办好中国—东盟商事法律合作研讨会,服务涉外法治建设;支持配合自治区工商联召开广西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法治日报》记者今天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了解到,五年多来,广西三级法学会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依法治区“智囊团”“人才库”“宣传队”作用,团结带领全区3.4万名在桂中国法学会会员,自觉肩负起强化政治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培养法治人才的重任,为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增添新力量,赋予新动能,取得新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国省级法学会前列,连续8年获中国法学会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第一档次。
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
据介绍,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坚持服务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立足广西实际、突出广西特色、服务广西发展,在推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服务重大战略。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在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一线设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组织专家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矛盾纠纷调解,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法治保障。
深耕东盟合作。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建立涉东盟法律查明数据库,翻译汇编东盟商贸投资法律丛书,为广西企业“走出去”和东盟企业“走进来”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全区各级法学会和学科研究会公益法律服务企业1725家。
赋能乡村振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好“共建平安 守望和谐”爱心捐款基金。扶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联系点等公益事业,援助开展疫情防控,抚恤慰问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殉职的政法干警家属。
筑牢平安根基。在280所中小学建立服务站,选派专家兼任法治副校长,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犯罪预防。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参与防范化解房地产、债务、电诈、养老诈骗、边境治理等重点领域风险,参与多元化解各类纠纷5890件。连续五年联合信访局开展“百日百案”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建立完善全区三级法学会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疑难案件制度,实质性化解信访“骨头案”679件,促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在法治实践中打造新品牌
五年多来,全区三级法学会紧扣时代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品牌意识,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打造有特点有成效的工作品牌。
按照中国法学会部署要求,2019年11月,广西率先在梧州市藤县试点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并推广至全区14个市、111个县(市、区),建立起一支覆盖广泛、专业权威的法学咨询专家队伍。
通过建立3235个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广西组织法学咨询专家服务法治实践,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会诊、首席把脉、公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五年来,广西法学会连续与自治区司法厅、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举办“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组织各市、县(市、区)法学会和法学法律专家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边疆行”等精准普法,助力民族团结、边疆安宁。
此外,广西法学会做好《法治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广西法治日报》学用工作,做强做实法治宣传阵地,落实广西法治日报社与法制日报社、广西日报社合作机制,建好广西政法融媒体中心,推动广西法治日报社改革创新,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广西政法好声音,宣传好广西政法系统先进典型,全面展现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新业绩新形象。
在履职尽责中取得新成效
五年多来,全区三级法学会聚焦主责主业,找准职能定位,发挥特点优势,积极推动法学会各方面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广西法学会实现全区三级法学会以及27个学科研究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推动落实市县两级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同级法学会会长全覆盖,推动落实14个设区市、104个县(市、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任同级党委政法委委员。
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会员队伍持续壮大,从2019年的2.6万人发展至3.4万人,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法治力量。
与此同时,广西法学会深化推进法学研究提质增效,组织法学法律专家积极承担中国法学会等部级研究课题55项、地方重点课题56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一批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运用。
在深化推进学术交流融合发展方面,自治区法学会所属学科研究会参与承办第十二届“全国司法文明博士后论坛”、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年会暨“数据与商业法治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七届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等10场次全国性学术活动。举办“东盟知识产权论坛”“中国—东盟相关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理论与实践合作论坛”等,邀请来自全国各地、越南等东盟国家专家学者参加,形成论坛成果,进一步扩大广西法学界、法律界影响力。
本报南宁6月19日电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