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德国刑事诉讼法的知识结构、学说全貌与实务发展

《德国刑事诉讼法教科书》译者序

2024-04-25 09:53:5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程捷

德国法素以体系严密与学理精妙著称于世,近三十年来,我国在民法、刑法乃至民事诉讼法等重要的部门法领域,参酌德国法文献已蔚然成风。此一景象之背后,既有中国学术精英对逻辑力量、智识乐趣之追求,亦有中国法治日益注重法律技术之需求。何况在国际交融的时代,观察别人便是考察自己,德国法资源应能为考察本国制度联系提供更加系统的维度。

在德国法学文献中,法学教科书又占据着主流位置。不同于国内多数法学教科书仍停留于介绍基本法律内容的阶段,德国法学教科书除了对法律条分缕析外,更通过法教义学重新建构出整部法律的一般原则与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为具体法律适用问题提供指引。所以,德国的法学教科书不仅是德国学者展现理论自洽的媒介,也有防止立法恣意与司法擅断的法治功能。翻译德国法学教科书,最能通盘了解其知识结构、学说全貌与实务发展。

如今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德国刑事诉讼法教科书》是第一本由中国大陆学者独立翻译的德国刑诉法教科书。翻译本书的念头发想于2015年译者以访问学者身份公派留学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期间。当年,译者因熟读台湾大学教授林钰雄的两卷本《刑事诉讼法》教科书而于法教义学方面受益甚多,对林钰雄教授书中引用率颇高的维尔纳·薄逸克(Werner Beulke)教授所著的这本教科书印象深刻。译者于留德期间也观察到,无论是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还是其他大学法学院的刑诉法课程,教授们在第一节课均首推薄逸克教授的这本教科书作为学生阅读的参考文献(德国大学法学院没有官方统一指定教科书之说)。同时,本书不仅是各刑诉法评注、教授资格论文以及学术文章无法绕开的文献,更是最受德国大学生青睐的刑诉法教科书。自1994年面世以来,本书以几乎每两年再版一次的频率冠居同类教科书之首(截至2023年已更新至第16版),亦足证其成功。

在译者阅读完本书并比较其他德国刑诉法教科书后,决意不揣浅陋而译介此书之原因有三:其一,由于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德国法学院的学生,故每章均以案例提问方式切入,知识点分布巨细靡遗,并以两种字体区分重点与延展内容,便于不同需求之读者量身选择,于理论抽象或规范复杂处,迭配以判例或知识图表辅助澄清,这种颇为友好的撰写方式同样适合原本不熟悉德国法的中国读者。其二,对于争议问题(例如非法定之证据使用禁止、协商后放弃救济审之合法性等),本书对不同的实务见解与学说抱持开放吸纳的态度,脚注足以覆盖所有最新且重要的德国法文献,作者在详尽介绍通说的同时,也每每提出异于通说的“正确且有力”之见解,方便中国读者把握某一议题的德国学术全景。其三,本书较好地描绘了德国刑诉法的实务面貌,作者在拓展相关法律问题时,对德国司法实务挣脱立法的现象也不惜笔墨,其中的正反经验或能引起中国读者几多共鸣与反思。

译者起初认为留德时间稍裕,自信对大陆法系刑事诉讼原理知之较稔,预计本书最多一年便能译成,其间甚至婉拒朋友协力合作的好意,执意单打独斗,以求译法与文风的前后统一。哪想艰难之处远超当初的预期与能力,相较于近年来德国刑诉法的学理发展与实务变迁,译者留德前对德国法的了解实属皮毛,整个翻译过程如同“一山放过一山拦”。译者曾为厘清相近概念的困惑,详读文献到天明;也曾为揣摩或许普通德国人都不易辨明的用语差别,斟酌沉吟至暗夜;甚至因坚守原意与照顾习惯之两难(例如Vernehmung des Zeugen要不要迁就中文习惯翻译成询问证人的问题),数度谋定又推翻,或许这也算“求仁得仁”。2016年回国后诸事所羁,翻译进度一拖再拖,本书德语底本竟已从最初翻译的第13版更新至第16版,尤其是从第14版起,薄逸克教授之高徒,现任教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法学院的萨比娜·斯沃博达(Sabine Swoboda)教授成为本书的续写者以后,更新幅度与速度均大幅提升,而在2017年至2020年间,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也频繁修正,内容涉及科技干预处分、强制辩护以及证据申请等诸多重要的变革,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本书对国内的参考价值,译者又于2022年春专心对照本书第15版全盘重译,如今才终偿夙愿。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