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第四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在上海举行

2024-03-22 10:04:4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安杰 通讯员 张海鹃

建设数字法院是适应数字中国建设进程、推动智慧法院建设迭代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数字时代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以数字法院助力提质增效”,这是数字法院作为重点工作首次出现在法院工作报告中。

3月14日,自去年以来进行的第四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出席会议并讲话。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蔡立东,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刘革,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韩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仁山,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院长刘林,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建伟以及多家主流媒体代表与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陆卫民主持推进会。

此次推进会不仅处于全国两会后的重要节点,围绕“推进如何?如何进一步推进?”的实战实效命题,也释放出“深化建设、突出运用、注重推广、强化统筹”的最新信号。

推进会现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数字法院建设专班职能部门围绕各个板块着重汇报了最新进展情况,立案、刑事审判、民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执行、审判监督6个业务部门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除了谈问题、谈成效,让各业务条线作现场汇报,也表明了在做好从“单点式”应用场景迈向“集成式”复杂大场景研发的后半篇文章。

贾宇从“建、用、推、统”四个关键词出发提出意见:一是发挥“建”的创造性,加快建设高质量应用场景。复杂大场景建设是推进数字法院的重要内容,是数字法院能否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建”的过程中,既要围绕高质量场景建设的目标,持续优化要素式场景建设,推动小场景“串联合并”为大场景,还要拓展深化其他场景建设,推动各个板块协调发展。

二是体现“用”的实效性,着力提升场景运用成效。应用场景建设的生命力在于运用,要加强应用场景全过程质量把关、应用场景效果闭环管理,把建设成效体现在司法工作的提质增效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上。

三是突出“推”的能动性,加大推广宣传研究力度。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大力推进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积极融入更广阔的数字化发展空间。

四是注重“统”的指引性,压茬推进数字法院建设。要锚定为全国法院数字改革赋能作出贡献这一目标,深刻认识到数字法院建设并非一时一事,克服疲劳倦怠,提振精神,全面发力,以“滚石上坡”“爬坡过坎”的攻坚精神,全力以赴以数字改革助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以法院工作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蔡立东认为,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目标切实可行,建设成就实用可靠。从司法实践征集应用场景,采用“小样本学习”等实用技术,实施“低代码、可视化”的技术路线,有效结晶实践智慧,形成、积累支持法官业务办理的数字资源。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打通数字壁垒,实现与政务公共数据的互联互通,并借助互联互通实现司法与政务的双向支撑,不仅提升了数字法院建设服务司法的效能,而且以数助治理,拓展了司法服务大局的新渠道和新方式,是建设新质司法能力的有益探索。

刘革表示,加快研发复杂大场景应用、打造全面优质数据、推动数字赋能再升级等,对于全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起到大力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为法学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西南政法大学在2017年就率先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人工智能法学院,期待未来能深化合作,纵深推进法学人才培养,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刘仁山表示,我们共同探索了未来法院的新模式、新样态,共同见证了数字法院从无到有、从一个概念到落地见效,“数字化司法”从小场景汇聚成大场景,从“盆景”变成“风景”。期待上海法院能够进一步发挥数字化司法变革的排头兵作用。

孙昊亮认为,数字法院建设是司法系统在大数据时代下实现数字赋能的生动实践。数字法院建设不仅是一种技术变革,更是一种理念、机制和制度的重塑性变革。西北政法大学将积极参与到数字法院建设实践热潮中,与时俱进合作开展深入研究,以期更好服务司法数字化改革实践。

段勇表示,数字技术已广泛深入到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传统工作流程,使法院业务工作如虎添翼、效能提升,并且助力数字社会建设、赋能法治社会建设,让人大开眼界。期待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冯果认为,上海法院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有效发挥数字改革的“引擎”功能,在实现全面数字赋能、全程预警监督、保障适法统一、提升司法质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特别是通过将场景建设融入审判执行、审判监督、诉讼服务以及社会治理和队伍建设等,为全国法院数字化改革赋能提供了经验,也为高校法治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数字化信息平台,为法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模式。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