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村晚凭啥“火”出圈

——且看柳州各地特色“村晚”背后的“地气”和底气

2024-02-19 16:15:11 来源:《广西日报》 -标准+

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就在当天,以“侗寨百家宴 欢乐中国年”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暨“春到万家”群众文化主会场活动,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景区精彩上演。

在人们的喜闻乐见中,三江全国“村晚”火爆出圈,成为当地村民深爱的“狂欢节”,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加持下,更呈现“溢出效应”,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无尽快乐。

其实,不止三江全国“村晚”,这个冬天,一场场特色“村晚”在柳州多个县区举办。连日来,在许多乡村的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农家小院,一出出好戏演得精彩,乡亲们看得入迷。乡土中国的新春气息、文化脉动、生机活力,藏在了这一台台接地气、聚人气的“村晚”里。那么,这些在山乡唱响、在乡亲们家门口举办的“年会”凭啥“火”出圈,又如何持续“火”下去?为此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村晚”唱好了“乡愁戏”

远山里面有侗乡,侗乡里面有天籁,人未到歌声已传远。在程阳八寨景区程阳永济桥,悠扬的歌声从桥头响到桥尾,进寨前的“拦路酒”欢迎仪式让嘉宾来客体验到了独具特色的侗族风情。

“欢迎你们来程阳八寨景区玩。”在程阳八寨景区思源亭前,两道甜甜的童声“飘”进嘉宾来客耳中。9岁的吴文文和11岁的吴雅柔带着灿烂的笑容,在活动现场担任小向导,与嘉宾来客互动,同时做好引路服务。

“拦路迎宾”是三江全国“村晚”设置的“多彩民俗”沉浸式展示体验活动之一,给不少游客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事实上,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暨“春到万家”群众文化主会场活动依托侗族新年期间开展“月也”的习俗,广西其他地区壮、苗、瑶等各族群众也带着当地特色文艺节目到程阳八寨做客。活动现场,三江侗族大歌、琵琶歌、多耶舞、芦笙与毛南族民歌、京族打击乐、壮族扁担舞、壮族天琴弹唱、瑶族长鼓舞等轮番亮相,村民们则忙着舂糍粑、打油茶、包粽子、炸油果、制作五色糯米饭,向人们展现了浓浓年味、悠远乡情,唱好了一出“乡愁戏”。

三江全国“村晚”主会场,是柳州精心呈现的一道“年节大餐”。这道“大餐”之中的年味、乡土味、文化味让人久久回味。

在1月26日举办的“春到万家·四季‘村晚’”柳江区2024年基层群众迎新春文艺晚会中,当地群众聚在一起打糍粑、敲鼓舞狮子、载歌载舞……一个个沾着泥土气、冒着文化味的精彩节目,为村民带来一场接地气又有年味的乡村文化盛宴;在2月1日晚柳城县社冲乡的“村晚”上,国家一级演员、柳州市彩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荣青唱响了柳州原创彩调剧《刘三姐》的选段《老渔翁》,唱出了柳城“彩调窝”的“地气”和名气……

这些质朴热烈的民俗表演,让观众找回了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回忆。鲜活热络的乡土气、人情味,正是萦绕人们心间的一抹乡愁。

“村晚”聚集了“全民星”

“村晚”的舞台上,人民群众是主角。记者注意到,柳州各县区举办的“村晚”,均坚持农民为主体、热在乡村、乐在群众,让忙碌了一年的村民群众暂别繁忙的事务,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有人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有人面向观众、一展歌喉,有人则负责张罗美食,接待游客……人们的身份、职业、爱好各不相同,但舞台之上,大家以歌会友、以舞会友,恣意挥洒才情,找到知音知己、寻得情感共鸣。民族风情、非遗特色、历史文化相互交织,文化味、民族味、传承味、年味余味悠长。

据介绍,参加全国春节“村晚”主会场活动的群众文艺队伍共计22支1200余人。其中,三江当地村民文艺队12支1000多人,还有来自广西各地各民族群众文艺队伍10支200多人。

“这些队伍都来自乡村、基层,大家白天做农活、忙工作,利用晚上时间集中排练。有些在外务工的群众得知举办全国‘村晚’活动后,提前返乡报名加入文艺队伍。”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副导演石妮妮说,得知县里要办“村晚”,三江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主动找她报名。

在三江“村晚”主会场表演的布央村村民吴善勇,白天在农田、茶园里务农,晚上就放下锄头拿起琵琶,和20多名乡亲一起排练琵琶歌。一个个汇聚乡村文艺特长和生活智慧的节目,被表演者上台露一手的热情烘托得引人入胜。

2月3日,在柳东新区雒容镇半塘村的“村晚”上,来自半塘屯的一群小朋友稚嫩地跳着火遍全网的“科目三”,台下会跳的小朋友也跟着跳了起来,逗得大家笑得合不拢嘴。在场村民莫水秀高兴地说,半塘村整村征地后大家住进了小区,村民之间走动比以前少了,是“村晚”又把大家聚在一起。

一个个“全民星”在聚光灯下真情流露,那份接地气的质朴拉近了台上台下的距离,融洽了乡村邻里关系,引来了流量和人气。春节假日期间,程阳八寨景区借势推出多项文旅消费优惠政策,推出“村晚”打卡线路,开年百家宴、千人多耶、八桂潮集,以及一年一度的侗族“新娘回门”传统婚俗、《侗恋·程阳》主题篝火晚会等多彩民俗活动,为游客送上丰盛的文化年味大餐,景区每天举办的百家宴场场爆满,吸引游客量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84.19%。

“村晚”如何持续“火”下去?

“村晚”打开了“可视窗”。从这些“窗口”中,人们看到了凝聚乡村群众勤劳和智慧的传统技艺,在传承和保护下未被岁月蒙尘,反倒随着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愈发熠熠生辉。人们看到了乡村不仅环境越来越美、增收的势头越来越好,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有了这些年轻人的加入,跟着我们学习技术,我们舞狮队就能一代传一代,这只狮子就能永远保持年轻。”看到自己还在读中学的徒弟李俊涛、李俊康在1月19日鱼峰区白沙镇首届“村晚”上把狮子舞得灵活威武,白沙镇舞狮队的胡文龙欣慰不已。

“种果种蔗又养蚕还要做买卖,东西南北团团转转忙着克赶街哟!”2月5日,在柳城“村晚”节目《柳城仔》中,柳城县青年歌手徐科用一段柳城话的rap唱出了柳城的新变化。这首由柳城人作词、作曲、演唱、拍摄MV的歌曲本身,也足以反映乡村文化发展的新面貌。

“村晚”搭台,文化唱戏,体现的是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其实在三江全国“村晚”火爆“出圈”之前,柳州各地举办的“村晚”就已在当地火了一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晚”常办常新,不再限于春节期间,而是与当地的民俗节庆相结合,形成了乡村文化活动四季皆有的新模式。

去年4月,柳江区穿山镇围绕“壮族三月三”举行了首届民俗文化节,唱响壮乡风情;同年8月莲藕成熟季,“乡约·藕遇”主题文艺晚会在该区百朋镇和村庄园上演,讲述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故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民俗节庆,都可以融入新主题、新形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又一台“村晚”。

“不能让‘村晚’仅仅局限于一个舞台、一场晚会。”柳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科副科长李义成认为,扩展外延是“村晚”常办常新的关键。他认为,“村晚”要“去舞台化”,多增加沉浸式互动体验环节;要“去中心化”,让参与者感到乡村处处有文化节目上演;要突破时间的限制,打造更多“微舞台”,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能参与文化活动;要主动“触网”,用好视频直播、做好新媒体推广,吸引更多年轻群体互动,让“村晚”依托互联网飞入更多百姓家。期待各地不同形式的“村晚”常办常新,奏响一曲曲“步步高”。

(2024年2月19日《广西日报》 记者 张冠年 通讯员 宋美玲 龚普康 文/图)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