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踊贵屦贱

2024-02-18 10:45:0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宁 馨

晏婴,又称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当时,“周室衰,礼法堕”,齐国正从霸业走向衰败。齐景公时期他担任齐相,内安社稷,外靖邻邦,身处乱世,显名诸侯。

《史记》记载,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他常常因一只鸟、一匹马、一棵树,便重则治人死罪,轻则处人刖刑砍足,造成“拘者满圄,怨者满朝”的局面。晏子早就想劝谏国君,为民请命,减轻刑罚。一日,齐景公对晏子说:“你住的地方狭小潮湿,又离市集太近,很是嘈杂,如何居住?我为你另择一处环境优美、宽敞明亮的住所吧。”晏子连忙说:“我的先族一直在此居住,我的德行不配继承它,这对我来说很奢侈。况且这里离市集很近,采买物品很是方便,怎敢烦扰百姓为我另建呢?”于是,齐景公问晏子:“你靠近市场,知道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吗?”当时,受过刖刑之人穿的一种特制工具叫“踊”,按现在的话就是一种假肢。平常百姓穿的鞋叫“屦”,是一般用麻葛做成的布鞋草鞋。卖假肢的生意十分兴隆,而卖鞋的行业很是萧条。晏子回答说:“踊贵而屦贱”。景公听完,脸上面带愧色,悲悯凄怆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下令,减省酷刑。“踊贵屦贱”出自《左传·昭公三年》,用来讽刺滥施刑罚,世态失常。

晏子巧妙地利用市场的价格“讽公省刑”,使景公醒悟,既反映了晏子高超的从政技巧,更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晏子在长期主政实践中,致力于继承和发展管仲的“以人为本”“以法治国”“令顺民心”等思想。《晏子春秋》记载,“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这是在目前发现的中国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以民为本”的语义概念。晏子常常劝谏景公“言不中不言,行不法不为”,践行法治。他明确主张“修法治,广政教”“刑罚中于法,废置顺于民”,强调刑罚既不可繁苛,也不可疏漏,要合乎法度,恰到好处;废止和设立法令都要体察民情,顺乎民意。在晏子看来,法令不仅是制裁民众的手段,而且是利用民力、争取民心的工具。他坚持礼法兼治,采取“薄赋敛,省刑罚,减徭役”等民本措施。这些“以民为本”的思想和实践,有着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成为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重要源头,为后世的民本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

《晏子春秋》对这次劝谏给予了高度评价:“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正可谓:晏子居陋巷,薄身厚民邦。踊贵而屦贱,省刑谏有方。司马迁在《史记·管婴列传》中将晏子与管仲齐名,对晏婴的敬仰之情跃然纸上:“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