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八华来风

2024-01-23 13:46:5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徐歩文

平时翻书,喜读古典;下乡采风,爱登古迹。

地处浙中的东阳,人文底蕴深厚。素有“歌山画水”美誉。画水镇的八华山,山上有处久负盛名的古迹——八华书院。文友多次提及,我也是心心念念。

因工作关系,每年都要到画水镇多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无暇登临。

寒风刺骨的冬日,到画水派出所调研,听所领导说近期天干地燥,要去八华书院看看,检查消防安全和森林防火。好啊!我欣然同行。

车至半山腰,有块平地,停着一辆车,显得空旷。

古色古香的驷马亭,这是古人前来求学轿马停留之处。亭上有副对联:“亦步亦趋弯弯曲曲无直径,不屈不挠端端正正有奔头”。进入山门,播放着梵音,让人心情顿觉平静。

沿着山道拾级而上,古道由石板铺砌而成,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也许是我平时爬山惯了,也许是心情兴奋,我的脚步轻,跑在了同行人的前面。路边挂着条条条幅,上有劝人行善修心的语句。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更让夜咳多日的我,顿觉神清气爽。

八华山有十景,分别为:霁雪瀑、单旗嶂、飞虹径、观澜岩、来朋石、壮云峡、涵光池、流花涧、筛月台、振衣冈。“八峰环绕翠柏联,朵朵芙蓉高插天”,可为八华山生动写照。亦乐亭联曰:“石号来朋来自远方无俗客,山名八华八面奇遇尽佳宾。”

半途我追上一位男子,他戴着棉帽拄着登山杖,虽素不相识,但登山人都会相视一笑问声好,以示鼓励加油。

约莫10多分钟我们就到达了坐北朝南古老的八华书院,静静地矗立眼前。门锁着,跟那位游客进入边上的尼姑庵,一位师太引着我们从侧门进入,就是供奉许谦的厅堂。

据悉,八华书院始建于元朝延祐元年(1314年),创办人许孚吉,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为东阳三大书院之一。元朝许谦(号白云山人)曾在此传道授业40余年。元延祐元年,许谦患眼疾,为门人许孚吉迎至八华山居住,不久开门讲学。亲撰《八华讲义》及《学规》。声誉所及,“远而幽冀齐鲁,近而荆扬吴越”。许谦教人,“至诚谆悉,内外殚尽”,深入浅出,因材施教,独不授科举文。及门弟子,见于著录者千余人,各有成就。明朝南京兵部尚书许弘纲自幼学于八华书院,后得中进士。明初开国元勋刘伯温曾与白云先生题赞。

正中“道学名宗”匾额下,许谦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仪态端庄。左为江南名医朱丹溪,右为书院创始人许竹岩。他们外披红袍,身穿蓝衫,手持书卷。名医朱丹溪,是义乌赤岸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地就建起了朱丹溪纪念园,我有幸走访过。他研制的梨膏糖传承至今,秋冬时节防治咳嗽有奇效,造福乡邻。泽被后人,我也曾吃。

先前,曾在画水工作过的同窗介绍,说是八华书院虽处深山密林中,但没有蜘蛛网。我特意找了找,果然没有发现蜘蛛网。究竟原因为何?无人能作答,堪称一奇。

八华书院前厅由16根石柱支撑着,三开间。堂中整齐地排列着20多把条椅和八仙桌,仿佛看到了当年许谦讲学时的情景。两排8间厢房门口陈列着石人、石马、石凳。

伫立书院庭院,有近期前来研学的学童留存的文案。我遥想当年,许谦研磨展纸走笔、抑扬顿挫、执经讲学,琅琅书声从远古传来,回荡山谷,绕梁不绝。我静静地呆立,十年寒窗、悬梁刺股、圆木警枕、手不释卷、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口不绝吟等等有关古时读书人的成语接龙般脱口而出。

书院西南峰顶有一个明代建筑迎华亭,上面书有“前对梅天文翠笔写我文章,后拥立地锦屏风堆我锦绣”的对联。这是许谦和弟子们手不释卷苦心晨读的地方。亭前有一碑,正面刻有《重建迎华亭序》,背面为白云山人所作《三月十五日夜登迎华观》。

同行的派出所民警说,半山腰有块“摩崖石刻”,也已年代久远。绕上小路,七拐八弯,直至停车处,也没看到,后向当地文化站的老师咨询,才知“摩崖石刻”只有一块岩石,体积不大,稍不留意就错过了。

民警说还要去镇上的古建筑群看看,我自然心生欢喜。

南来秀水朝如画,北峙英山俨若狮,画水镇风景秀丽,其中古建筑最能体现画水镇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新近打造的“小镇客厅”由建于清代十一间古建筑组成,占地1亩,是一座四合院,天井式二层单檐抬梁式硬山顶建筑,画水镇政府斥巨资修缮改造。以“遇见画水、多彩画水、善治画水、匠心画水”为主题,辅以名人乡贤馆、“中国结”馆、红糖馆、花灯馆等特色展馆,以数字化的智慧系统展现画水历史沿革、工业经济、人文旅游、基层党建等基本信息和建设成果。在这里我看到了“摩崖石刻”图片,弥补些许遗憾。

画水无风也作浪,绣花无香也迷人。八华来风,风来八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公安局)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