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安徽持续擦亮“徽风皖韵”法治文化品牌

“法”“景”融合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

2023-10-07 09:47:1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天娇

通讯员 光 聪

“多亏有反诈这道墙,各类骗术都曝光,天上不会掉馅饼,贪财贪利必上当……”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中心广场,皖南皮影传承人何泽华敲响锣鼓,拨弄起箭杆。伴随他乡音俚语的说唱,幕窗后的影人“活”了起来,举手投足间演绎起反电诈故事。

防范电诈皮影戏、包公普法折子戏,融入法律知识的罗城民歌……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挖掘历史遗迹、典故中的法治文化精华,鼓励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法治文化精品,法治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法治风光随处可见,将“徽风皖韵”法治文化品牌越擦越亮。

法治“好戏”连番上演

何泽华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皮影戏第九代代表性传承人。多年前,他在宣州区司法局指导下,将非遗文化与法治文化相互融合,在家乡千年古镇水东老街创办“皖南皮影博物馆”,以皖南皮影戏为载体,打造成宣州区法治文化创作基地。

针对农村老人赡养问题、酒后驾车、环境保护、用电安全等题材,何泽华和皖南皮影戏剧团创作编排了《四大廉臣》《开门太守》《赡养老人理应当》等一批优秀法治作品,利用皖南皮影戏这一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借助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表演,进行以案释法,创造性开展“皮影说法”志愿服务,受到群众欢迎。

为增强法治宣传的感染力、影响力,自2013年起,安徽省法宣办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等多家部门共同打造“法润江淮共筑美好安徽”法治作品大赛品牌,以赛促创,以奖带建,鼓励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积极创作,涌现出一大批彰显徽风皖韵、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高品质法治文艺作品。在此基础上,该省在全国较早建立起“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资料库”,丰富了社会公众学法用法资源。

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持续推动,各地“好戏”连番上演。

安庆市积极打造法治黄梅戏品牌,创作出《六尺巷》《普法之家》《黄梅声声唱普法》《李离伏剑》等50余部法治黄梅戏作品,多部获得国家级荣誉。合肥市深入挖掘包拯司法生涯经历,打造“动漫+实景”普法专题片、包公普法折子戏、普法小包公漫画等系列法治文化作品,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让法雨春风沁润江淮儿女心田。

挖掘历史典故精华

享誉千年的法家经典《淮南子》,在江淮地区群众基础深厚,其秩序意识、法律意识等内涵至今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淮南市充分挖掘《淮南子》传统法律文化资源,设计出“豆娃”普法小使者形象,以项目化推进的模式,加速法治文化实体建设,打造“书雕馆影”法治文化传播平台,建成淮南市法治文化馆,在市级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水幕电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有机融合,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普法宣传。

“如果你坚持不赡养父母,我就用法律武器帮助张大叔收回房子……”面对霸占房产却不赡养父亲的“张小天”,“管小颍”仗义出手,依据宪法规定,帮助张大叔维护了合法权益。

“管小颍”是颍上县司法局、县法宣办、县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打造的普法动漫剧《小颍说法》的主人公。Q版动漫人物“管小颍”和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司小妹”在剧中以案说法,普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除普法动漫外,阜阳市还以管子法律文化为依托,打造“管小颍说法”普法品牌,成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编写研究管子法律文化专题文集,建设“颍上县管子法治文化公园”等彰显管仲法律思想的实体阵地,生动展示管仲“法德同源”思想,推动管子法治文化品牌基本定型。

安徽各地充分挖掘历史遗迹、典故中的法治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研究阐发、公共普及、传承运用,推动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新发展,并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法治全媒体传播体系,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和平台,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使优秀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在合肥知名“网红”打卡地——“合柴·1972”文创园对面,坐落着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据了解,该基地于2021年底正式建成启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受众群体广泛,是全国建设较早的省级层面的法治宣传教育馆、展示馆、体验馆。

“这些农民画真不错!”去年以来,跨年系列主题普法活动在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拉开帷幕。布展期间,主办方精心布置基地展馆,引进池州的青阳农民画、宣城的法治剪纸……这些带有浓郁地方味的非遗法治文创作品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也成了大家合影打卡的首选。

与此同时,大别山革命老区、革命旧址、红色文化名人故居等地也建起了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1931年5月成立的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是鄂豫皖苏区早期法庭中架构最为完整、立法最为完善、机制最为健全的司法机关。经过历史原貌修复,这座三开两进式徽派建筑焕发新生,前厅图文介绍、后进实景重现,“娓娓道来”法庭的诞生背景、组织架构、办案流程,以及《森林办法》等法律法规出台经过,让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法”与“景”相融合。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安徽各地正在持续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档升级,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相关要求,到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个普法大讲堂,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通过一系列举措,着力打造“徽风皖韵”法治文化品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