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深圳市盐田区社区矫正工作纪实

2022-09-19 16:52:5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荣 法治网实习生 莫雅璇 通讯员 谭曦 李娜

社区矫正是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7年正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司法局高度重视,沿着“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的道路,坚持以监督管理为基础,以教育帮扶为核心,努力在阵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服务创新及疫情防控等方面打造“盐田样本”。

阵地建设

2014年,盐田区司法局率先成立全市第一家社区矫正中心,采取集中办公和日常管理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并于2018年完成现有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中心设有报到登记室、图书阅览室、心理矫治室、远程视频帮教会见室、集中教育活动场地等功能室,同时,通过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平台建设、构建全流程智能化社区矫正信息化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坪山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

制度建设

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施行,盐田区司法局立即推动成立盐田区社区矫正委员会,并全省首推出台《盐田区关于建立社区矫正社会多元参与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规范化水平。

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教育矫正高效完成的基础和保障。区司法局始终坚持“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队伍配置。除配备专职执法队伍外,积极引入社会工作机构、律所,心理机构等社会力量,全方位拓宽社区矫正帮扶主体。

二是加强管理监督和职业保障。出台《盐田区社区矫正职责分工规定》,明晰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工作责任;严守法定程序,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职业保障;定期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纪律监督活动,切实强化法治意识、责任意识。

三是注重学习培训。积极开展社区矫正法律主题学习活动,定期举办专题研训班,努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信息化建设

2017年,坪山区在全市率先试点使用电子手环+终端模式,实现对所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全方位技术性监管。2019年,启用“人脸识别”+“指纹签到”设备,精准识别和验证社区矫正对象动向和身份,杜绝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虚假报到的情况,同时建立随机核查、微信共享定位及实时视频核查记录机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动态。积极配合全区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加快公检法司部门数据共享,逐步实现“向科技要人力,向科技要效率”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格局。

服务创新

一是首创施行“12345”社区矫正心理矫治模式。即在区社区矫正中心打造1个高标准的心理矫治工作平台;建立线上线下2个心理矫治阵地;建立心理咨询师全程跟踪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矫治贯穿入矫、常规、解矫3阶段;开展制定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4段式心理矫治服务;实现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拓展、心理治疗5种矫治功能。其中,心理矫治模式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固强补弱示范项目。

二是创用新型教育形式。组建专业社区矫正教育讲师团,因材施教,精准训导;录制“阳光线上微课”,线上线下结合,实现便捷化教育学习。

三是创设“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模式。将社区矫正的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对接,制定“菜单式”公益活动清单,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志愿服务。

四是创新社区矫正宣传,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充分利用社区矫正中心平台,举办“开放日”活动,同时开展社区矫正“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网络”宣传活动,促进形成全社会共知、共信、共参的良好氛围。

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盐田区司法局及时制定《盐田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对社区矫正对象日常报告、信息化核查、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提出明确要求,从严限制社区矫正对象流动,及时调整教育学习、公益活动、执行地变更及远程会见服务,全面筑牢社区矫正抗疫防线,实现社区矫正对象“零疫情”“零违规”。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