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爷爷们的动物园”行向何方

2025-10-29 15:58:53 来源:南方日报 -标准+

默 达

近期,“原始风”的贵州凯里动物园火了。3500平方米的参观区域里,有老虎、黑熊等2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门票不贵却需要游客攀爬泥土山路方可到达。去过的人感慨“动物园常年亏损,但里面的动物都养得白白胖胖”,也有人担忧“许多动物还是生活在铁笼子里,应该给它们更好的条件”。

两种观点其实都有道理,也是近年来围绕动物园特别是民办动物园常见的争议。2017年,有着“一个人的动物园”之称的重庆市涪陵区望州公园内的小动物园停业整顿,园内部分动物搬去重庆市动物园,部分则考虑野生放养;2021年,被网友称为“中国最孤独动物园”的恩施州凤凰山森林公园动物园走红,罗应玖老人和他救助的上百只有名有姓的野生动物感动了许多人;2023年,关于六安市人民公园动物园的新闻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八旬园长罗树棠与员工们坚持门票三十年不涨价、甚至自掏腰包为动物丰容(指改善饲养和生活条件促进动物展示自然行为),最终也不得不面临技术老化、缺医少药、动物病死的困境……这些事件有着相似的元素:富有爱心且执着的老人,小规模的动物园,老迈残疾的动物,以及背后承载的城市记忆。

大城市的动物园多是事业单位,空间宽敞、资金充足、物种丰富、团队专业,且门票并非其维生的全部;小城市资金、人手相对少,动物园则多以市中心私人承包或是“园中园”形式出现,承包者的身份经历也较为复杂。早年为了满足市民的参观需求,存在“民办官助”的形式,然而由于城市开发规划、政策调整等原因,模式不能持续。更不必说有些动物园管理者很“倔”,不愿意接受送养、动物买卖等要求,经济来源受阻。

当管理者和动物一同老去,时代却在推动这一小众行业面貌换新。随着互联网兴起,人们不必到现场去也可看到全球各地的动物,娱乐方式更加丰富,逛动物园不再是学校郊游、周末带娃的必选项。然而也并非所有的民办动物园都面临困境,比如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野生动物园”的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恩施州凤凰山森林公园动物园如今也不再孤独,老人的孙女用视频记录动物的生活日常,粉丝“打赏充电”帮助动物园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老人自掏腰包养活动物园的故事固然动人,但真正解决资金、技术和资质问题,才是对动物、经营者和游客都好的选择。

更进一步来看,此类民办动物园在网络上走红,一定程度上也契合了近年来深入人心的动物友好理念。动物园究竟该是什么样子?它不仅是观赏动物的地方,更是动物保护体系重要的一环,承担着科研、科普、救助、繁育等多项职能。平衡好动物园公益性与经营性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动物园的良性发展。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