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夷
9月份门诊人数7577人、住院及门诊手术台数426台,10月份开诊第一天门诊人数451人、手术25台……近期,一则“再创佳绩”的“喜报”,把兰州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医院送上了热搜。
纯粹从数据来看,没什么问题。根据媒体后续采访的内部人士披露,这些诊疗数据来源于该院前几天召开的工作总结会——会上通报了该院9月份及10月9日工作量,随后相关数字被发到了医院内部工作群,却有“热心肠”的新员工将其做成了“喜报”发到了朋友圈。从表面看,这是新员工对内部数据管理要求的忽视、是医院对自身宣传尺度的把握失当。然而,这则“无心之失”的朋友圈动态,却演变成了一场舆情风波,个中情理值得深思。
数字真实,并不代表合情合理。于群众而言,生病、住院、手术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作为一家综合性“二级”医院,兰州兰石医院号称始终坚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行亲情化服务。真按这个标准衡量的话,反差未免过于讽刺:毕竟没有人会把亲人去了几次医院当成自己的成绩。触犯了行业大忌,这是经典案例,却不是个例。几年前,就有台州一家医院发出“门急诊服务人次突破200万”的“喜报”,还有深圳一家医院挂出横幅热烈庆祝“胸外科手术量破千”,无一例外换来骂声一片。
医药行业不是普通的商业领域,而是群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如何表达从来都是一门大学问。自古以来,从“药到病除”“妙手回春”“悬壶济世”等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到“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的经典对联,传递出把患者健康摆在第一位的医者仁心,让我们看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才是行业应有追求。反观这些“喜报”,数据冰冷,不见对患者病痛、奔波的关怀,只有赤裸的“铜臭味儿”,这样的自我宣传毫无新意,更令人寒心,本质上是对医药行业初心的背离,自然引发公众的质疑与不满。
话又说回来,无论是医药行业还是其他行业,盲目套用这类“喜报”模板进行自我宣传,不是一天两天了。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是一方面,但长期来看,只有回归行业初心,尊重患者感受,才能避免一再“翻车”。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