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粉丝变“黄牛”,如此生财可真“刑”!

2025-10-22 10:48:02 来源:广州日报 -标准+

申时行

近日,话题#网警侦破非法售卖艺人个人信息案#冲上热搜。

嫌疑人吴某从狂热粉丝“变身”信息贩子,只因一次成功追星后嗅到商机,便大肆买卖明星身份证号、航班行程等隐私信息,从中牟利。

人红是非多。明星走红之日,往往也是他们的隐私“裸奔”之时。机场围堵、酒店蹲守、私生上门、“帮忙”值机……当个人信息成为商品、在灰色渠道畅通无阻,明星便成了毫无隐私可言的“透明人”。然而,隐私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无论名人还是普通大众,信息一旦泄露,就容易引发滚雪球效应,骚扰、诈骗接踵而至,不仅侵扰个人生活,更埋下公共安全的隐患。

隐私“裸奔”,背后藏着一条顽固的黑色产业链。而支撑链条持续运转的关键一环,正是一些“买家”。有些人觉得,分享明星行程、购买明星信息是“为爱发电”,却没意识到,每一笔转账,都在为黑产“输血”;每一次下单,都在为违法行为“供氧”。从高校学生为赚零花钱贩卖信息,到年轻粉丝为“靠近偶像”围追堵截,法律意识一淡薄,就容易把违法行为美化成“爱的代价”,把非法牟利包装成“生财之道”。

明星也好,素人也罢,隐私权不容侵犯。对于那些倒卖他人信息的“从业者”,应发现一例、打击一例,该罚则罚、该“刑”则“刑”,绝不含糊。说到底,只有掐掉中间环节,才能顺藤摸瓜端掉这条黑产链,让隐私回归隐私,让热爱止于理性。隐私不是商品,热爱不能越界。追星之路,容不得违法犯罪的脚印。


编辑:林楠特